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竞争偏好与攻击偏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6:2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竞争偏好与攻击偏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采用竞争合作倾向性和攻击性问卷及自编的IAT和SC-IAT实验进行调查,考察竞争偏好及攻击性偏好特点;同时对竞争偏好与攻击偏好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大学生的竞争力以及正确的竞争态度培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1)外显竞争在性别、成绩、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学科、学历、家庭排序上差异不显著。 (2)内隐竞争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学科、学历、家庭排序、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成绩上差异不显著。 (3)外显攻击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成绩、学科、学历、家庭排序、年级上差异不显著。 (4)内隐攻击在性别、生源地、学科、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成绩、学历、家庭排序上差异不显著。 (5)外显竞争倾向性和内隐竞争偏好是两个独立的系统。 (6)外显攻击倾向性和内隐攻击偏好具有一致性。 (7)外显上竞争与攻击呈负相关。 (8)外显竞争倾向性和内隐攻击偏好呈负相关。 (9)内隐竞争偏好与外显攻击倾向性呈负相关,外显攻击倾向性对内隐竞争偏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用。
【关键词】:大学生 竞争 攻击 偏好 内隐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中文文摘6-9
  • 目录9-12
  • 绪论12-14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4-44
  • 1.1 竞争研究综述14-26
  • 1.1.1 竞争概述14-16
  • 1.1.2 竞争的心理特征16-17
  • 1.1.3 竞争的作用17-18
  • 1.1.4 竞争心理的分类18-19
  • 1.1.5 竞争性的发展19-20
  • 1.1.6 竞争理论20-22
  • 1.1.7 竞争的测量22-24
  • 1.1.8 竞争的研究进展24-26
  • 1.2 攻击性综述26-35
  • 1.2.1 攻击性概述26-28
  • 1.2.2 攻击性分类28-29
  • 1.2.3 攻击性影响因素29-31
  • 1.2.4 攻击性理论31-33
  • 1.2.5 攻击性研究进展33-35
  • 1.3 内隐认知35-39
  • 1.3.1 内隐认知概述35
  • 1.3.2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35-36
  • 1.3.3 双重态度的测量方法36-37
  • 1.3.4 竞争和攻击性的内隐性37-38
  • 1.3.5 内隐与外显关系的探讨38-39
  • 1.4 问题的提出、研究假设及研究意义39-44
  • 1.4.1 已有研究的不足39-40
  • 1.4.2 研究目的40
  • 1.4.3 研究假设40
  • 1.4.4 研究意义40-44
  • 第二章 研究方法44-48
  • 2.1 研究目的44
  • 2.2 方法44-45
  • 2.3 被试45
  • 2.4 施测45
  • 2.5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45-48
  • 2.5.1 人口学变量45-46
  • 2.5.2 性别差异研究46
  • 2.5.3 成绩差异研究46-47
  • 2.5.4 外显竞争倾向性t检验47-48
  • 第三章 内隐竞争偏好实验48-58
  • 3.1 研究目的48
  • 3.2 实验设计48
  • 3.3 被试48
  • 3.4 材料48-49
  • 3.5 实验程序49-50
  • 3.6 数据收集50
  • 3.7 数据处理50
  • 3.8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50-58
  • 3.8.1 人口学变量50-51
  • 3.8.2 性别差异研究51
  • 3.8.3 是否独生子女差异研究51-52
  • 3.8.4 生源地差异研究52-53
  • 3.8.5 学科差异研究53
  • 3.8.6 学历差异研究53-54
  • 3.8.7 家庭排序差异研究54-55
  • 3.8.8 年级差异研究55-56
  • 3.8.9 内隐竞争t检验56-58
  • 第四章 内隐攻击偏好实验58-64
  • 4.1 研究目的58
  • 4.2 实验设计58
  • 4.3 被试58-59
  • 4.4 材料59
  • 4.5 实验程序59
  • 4.6 数据收集59
  • 4.7 数据处理59-60
  • 4.8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60-64
  • 4.8.1 人口学变量60
  • 4.8.2 性别差异研究60
  • 4.8.3 生源地差异研究60-61
  • 4.8.4 学科差异研究61
  • 4.8.5 年级差异研究61-62
  • 4.8.6 外显攻击t检验62-64
  • 第五章 SC-IAT内隐竞争态度实验64-68
  • 5.1 研究目的64
  • 5.2 实验设计64
  • 5.3 被试64-65
  • 5.4 材料65
  • 5.5 实验程序65-66
  • 5.6 数据收集66
  • 5.7 数据处理66
  • 5.8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66-68
  • 5.8.1 人口学变量66-67
  • 5.8.2 其他变量67
  • 5.8.3 内隐攻击t检验67-68
  • 第六章 总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68-72
  • 6.1 配对样本亡检验68-70
  • 6.2 相关分析70-71
  • 6.3 回归分析71-72
  • 第七章 讨论72-82
  • 7.1 大学生竞争偏好的总体状况分析72-79
  • 7.1.1 大学生竞争偏好的特点72
  • 7.1.2 大学生竞争偏好的人口学统计分析72-77
  • 7.1.3 大学生外显竞争倾向性与内隐竞争偏好之间的关系77-79
  • 7.2 大学生攻击偏好的总体状况分析79-82
  • 7.2.1 大学生攻击偏好的特点79
  • 7.2.2 大学生攻击偏好的人口学统计分析79-81
  • 7.2.3 大学生外显攻击倾向性与内隐攻击偏好之间的关系81-82
  • 第八章 结论82-84
  • 第九章 研究建议、不足与展望84-86
  • 9.1 如何正确认识、对待竞争及攻击性的建议84
  • 9.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84-86
  • 附录86-90
  • 参考文献90-98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98-100
  • 致谢100-102
  • 个人简历102-1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芳;浅析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成因[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2 陈宏;郑安云;;从竞争与合作的心理机制出发探究如何构建人际和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3 张胜芳;丁艳云;;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1年24期

4 叶茂林;刺激物属性与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雷伶;肖丽辉;;大学生的竞争态度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6 岑延远;;大学生竞争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杨治良,,刘素珍,高桦;内隐与外显社会认知(攻击性)的性别差异之实验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8 张岚;杨洋;周春淼;;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与矫正[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9 徐大真,杨治良;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伍业锋;竞争概念辨析及竞争理论初探[J];经济师;2005年11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竞争偏好与攻击偏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84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b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