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要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变异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本文关键词:课堂要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变异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变异理论是瑞典哥德堡大学马飞龙教授提出的一种关于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合作进行课题研究,探索如何运用这种理论来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根据此项研究的经验,变异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理解为:学习是为了获得应对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离不开对事物差异的感知。运用变异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内容及其关键属性,注重学情调研和分析,合理选用典型例证,并依据目标引导学生注意例证的关键方面。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关键词】: 变异理论 课堂教学 学习条件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笔者最初接触变异理论(Variation Theory 堂教学”的课题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of Learning)是在2008年。当时,北京师范大 研究院与海淀区教科所联手展开。笔者作为北师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举办了“21世纪的课程与 大研究团队的成员,在四年的时间里全程参与该教学”国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利平;;“乘法分配律”教学中的“正例”与“反例”运用[J];中国教师;2013年1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晓燕;李长吉;;农村中小学教师地方性知识的现状调查及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03期
2 王慧;刘爱琴;;基于变异教学理论的基督教文化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惠贤;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3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4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5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6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8 陆根书,阮金佑,,张萍;元学习与学生学习的改进[J];电力高等教育;1994年01期
9 侯娟;;基于教学设计的学习设计构想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8年12期
10 胡亦军;王彩云;;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教师;2013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谢晓芳;;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周之良;;研究学习科学,改善学习状况[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付巧英;;浅论任务型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陈宁;;一种学习心理模型的理论构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荐;;友善用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习科学的新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张娜;;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9 尚鲜连;陈静;牛丽;;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沈德立;白学军;;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茂 编译;学习也有新智慧[N];中国教师报;2010年
5 天津市天津中学 吴其云;洞悉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韩立福;展示对话学习 焕发生命活力[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黄荣怀;智慧学习环境重塑校园学习生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亦菲;探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杨有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铜川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玉芳;基于媒体素材库的学习内容构建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王海澜;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灵聪;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9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颖超;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美术类院校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83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58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