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史研究:问题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课程史研究:问题与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史研究 课程改革 历史意识 课程智慧 课程思想 课程知识
【摘要】:课程史研究肩负着传承课程思想的职责,能有效增进课程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激发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为当下的课程改革提供智慧资源。我国的课程史研究尚显薄弱。目前,课程史研究遭受课程研究不注重课程史、研究成果受限极大以及研究方法论不完善等困扰和挑战。课程史研究的深入推进应进一步彰显课程研究的历史意识、构建课程史研究的适切主题、开拓课程史研究的多元路径、合理运用课程史研究的学术成果和凝聚课程史研究的专业力量等。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课程史研究 课程改革 历史意识 课程智慧 课程思想 课程知识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潜藏在课程改革内部的种种深层次矛盾开始涌现。我们所宣扬的新的课程理念、科学的课程管理方法等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冷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现象呢?究其缘由可以发现,这与我们长期缺乏对课程历史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缺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斌贤;王晨;;教育史研究:“学科危机”抑或“学术危机”[J];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2 刘徽;;概念史:当代课程研究历史回顾的新路径[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11期
3 陈华;;西方课程史的研究路径及内涵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4期
4 任平;邓兰;;不能忽视和懈怠的主题:课程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翠兰;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潘涌;论课程范式转型与教学解放[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3 叶飞;;儒家德育的衰落与消亡:从晚清到“五四”的历史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4 江云;;1937至1949年武汉地区中学德育内容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16期
5 潘涌;论课程创新与教学创造力的解放[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王海燕,包德才;三年制专科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5期
7 王振华;李森;;校本课程发展:由“回应”走向“自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8 杨红波;;他们是谁 谁来选择 选择谁——论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编写者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9 王小君;田宝贵;;我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构初探[J];管理观察;2013年30期
10 诸园;;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学科新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毕苑;;近代公民教育的兴起及转向——以公民教科书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贺群;嬗变与走向: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变革的历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晓明;近代我国中学文实(理)分科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卫见;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颖;英国“国家课程”政策研究(1976-1988)[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子龙;John Richard Schrock生物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丽娜;高中后期文理分科教学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陆海珍;中美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灿;《弟子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嫣;内地《音乐课程标准》与香港《音乐科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之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图雅;高二文理分科重组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斌贤;;教育史学科的双重起源与外国教育史课程教材建设的“新思维”[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贺国庆;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断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洪明;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基于外国教育史学科著作类出版物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2期
4 任平;邓兰;;不能忽视和懈怠的主题:课程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5期
5 何卫平;;概念史的分析: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方法与实践[J];中州学刊;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永庚;黄彦文;;课程史研究的理论构想[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3期
2 任平;邓兰;;不能忽视和懈怠的主题:课程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5期
3 叶波;;课程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探析——基于对西方学者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12期
4 李剑萍;陈黎明;;问题史论:语文课程史研究的新范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9期
5 陈华;;西方课程史的研究路径及内涵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4期
6 何珊云;;文化的视角:美国课程史的转向及其意义[J];教育学报;2014年01期
7 陈华;;学校科目社会史:古德森的课程史研究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06期
8 夏雪梅;;1642-1989:杜威式的课程者眼中的冲突年代——评《学校课程史》[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10期
9 宗雪萍;;以人为本的课程观与课程改革[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09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640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64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