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论坛的建构学习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知识论坛的建构学习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建构 知识论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证研究
【摘要】:知识建构作为一种创新教育理论,强调"对等的知识发展"和"民主化的知识",重视学生提出的真实观点和现实问题,认为知识建构不应局限于特定的场合。这种理念非常符合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旨,并为弥补当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不足提供了指导。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指导,探究其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探究学生问题的深度、理解的深度等课程内容方面的学习成效,二是探究学生参与度、合作度(交互程度)、创造性等活动品质方面的发展。在研究"交通"这一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个人观点的提出"、"小组知识的讨论"、"班级社区知识的形成"三个阶段的知识建构过程。对基于知识论坛的建构学习效果采用问题深度量表、解释深度量表、创造性行为量表以及知识论坛自带的ATK分析工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知识论坛的知识建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广度与深度;学生多层面的交互合作,促使问题深度、解释深度由低等级转向高等级;不断反思研究过程,有助于实现学生观点的升华。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南京市白云园小学;
【关键词】: 知识建构 知识论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证研究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运用知识建构理论解决学生‘减负’问题的实证研究”(BCA110021) 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研究”(13JYB004)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0)》指出:“该课程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会学生从身边事物发现问题,学习运用科学方法,经历实践、探究、合作、反思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发展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该课程的实施还存在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燕;;知识建构社区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2 张义兵;陈伯栋;Marlene Scardamalia;Carl Bereier;;从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知识建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3 郭元祥;姜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J];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08期
4 牛金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评价研究[J];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5 牛金成;周卫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师生表现评价[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10期
6 钟志贤;曹东云;;网络协作学习评价量规的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12期
7 刘家亮;;知识建构评价案例研究——以香港初中地理课程为例[J];中小学电教;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而下实施中的困境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钟志贤;王觅;林安琪;;量规:一种现代教学评价的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10期
3 石娟;;基于问题的web-CKB学习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1期
4 张荣伟;;“新课程改革”:本体结构、认知框架与改进思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黄红兵;穆凤英;王琛蕾;;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应用研究综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6 王海燕;赵宪敏;;经济发展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J];华章;2010年20期
7 童顺平;;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融合设计与实施的思考[J];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孙云芳;张蓓蓓;;湖州市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朱雪松;;如何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J];吉林教育;2011年01期
10 王仙婷;高俊倩;;高职院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丽艳;云南省澜沧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性伴网络及吸毒同伴网络特征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琳;基于电子学档的在线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旭英;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差异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新颖;中学主题班会推进性评价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细敏;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焦小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问题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7 张岐山;基于学习合同的CSCL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静;基于CSCL的研究性学习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9 寇文亮;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林荣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校本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荣杯;CSCL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2 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3 赵建华;;知识建构的原理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4 斯琴图亚;;基于活动理论的班级知识建构共同体的社会—认知动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5 张建伟;知识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7期
6 牛金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评价研究[J];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7 石钰峰;张义兵;;知识管理:教师电子档案袋建设的新视角[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04期
8 赵珂;;“知识论坛”及其在香港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11期
9 马云鹏;基础课程新课程实施的思考与建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09期
10 刘黄玲子,黄荣怀;协作学习评价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Z,;;知识建构:认知与技术的融合[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2 刘文甫;;也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J];吉林教育;2011年Z2期
3 逯克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点滴体会[J];青海教育;2006年Z1期
4 姜平;张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五次研讨会纪实[J];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23期
5 张建芳;;“嘉兴·杭州·温州”三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在杭州举行[J];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08期
6 朱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重构新型师生关系[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6年11期
7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开发[J];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23期
8 金培元;谭永金;;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关系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5年06期
9 赵华龙;王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7年36期
10 陈全福;;是难点 更是亮点——新形势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推进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农村教育;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与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莫永华;魏文展;寇冬泉;;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探讨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3 容志贤;;一位建构主义的教师[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余勇;;厌学情绪的归因分析与辅导策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建进;教育界研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N];光明日报;2004年
2 山西省太原市教委教研室 严成华;如何认识“综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综合实践活动:让地方和学校唱主角[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圣华;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与出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建平;更加重视实践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居玲玲;综合实践:如何科学地启动(一)[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综合实践活动:根据什么来选题[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河南科技学院 王慧君;科学探究:知识建构与科学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苗加雨;立足学生 整体设计[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 黄利锋;为学生而用[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陆晓红;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6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娟;区域性在线教师培训的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t,
本文编号:912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1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