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医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出处:《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生活满意度现况,探讨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Conner-Davidson韧性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分别评定1 300名在校医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医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评分为(4.38±0.61),不同性别和不同文化程度父母亲的医学生之间生活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生活满意度评分与心理弹性评分和积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医学生生活满意度具有相关关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satisfaction and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coping sty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Methods 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was used. Conne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and trait coping style scal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1 300 medical students. Resilience and coping style. T test and ANOVA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scores of different groups.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used to expre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ables. Results the total life satisfaction score of medical students was 4.38 卤0.61).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ife satisfaction score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and parent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all P 0.05). The scores of life satisfac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and positive coping. Conclusion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coping sty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重大项目(2016jyxm0376)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7,21(11):1161-1164)作为个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满意度对青少年生理、社会、心理的正常功能发育发挥着关键作用[1];有研究[2]发现,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心理弹性,指个体具有的面对压力和逆境时能够提高积极适应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守锤;吴华清;;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小景;;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许书萍;张梦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4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5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6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7 陶丽娜;;心理弹性共有观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8 王宏;;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弹性[J];黑河学刊;2011年06期
9 黄爱武;许丽;;让学生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增强中学生心理弹性的思考与探究[J];华夏教师;2012年02期
10 徐礼平;方倩;;从心理弹性的视角看有“留守经历”大学生[J];新余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玉龙;姚明;邹淼;;不同心理弹性青少年挫折情境下的记忆特点[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杨雪岭;;青少年创伤记忆与心理弹性和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赵凤青;张宝山;;父亲教养对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影响:男性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刻板印象的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刘文雯;李红;;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童秋萍;唐日新;罗洁琴;;初中学生心理弹性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守臣;王宏;;大学生就业压力源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聂衍刚;周虹;魏来;;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和心理弹性的关系: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谢玲平;邹维兴;;留守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苏;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夏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林玉香;农村中职生心理弹性、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7 熊峗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翠翠;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志远;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阳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压力事件、自我差异、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及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99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39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