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行为中受欺凌者的心理适应与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
本文关键词:校园欺凌行为中受欺凌者的心理适应与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校园欺凌 受欺凌者 心理适应 问题行为 干预策略
【摘要】:校园欺凌行为是学校安全教育中重点关注的方面。校园欺凌行为中的受欺凌者存在心理适应不良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低自尊、孤独感和自杀信念等内化问题行为,也会导致其日后产生违反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外化问题行为。探讨受欺凌者遭受欺凌的诱因、心理适应与问题行为,并从受欺凌者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角度提出预防和干预的策略。
[Abstract]:Bullying behavior in campus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school safety education. Bullying in campus bullying behavior exists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problems, easy to produce anxiety, depression, low self-esteem. Internalized problematic behaviors such as loneliness and suicidal beliefs will also lead to externalized problem behaviors that violate moral and social norms in the future. Explore the inducement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and problem behavior of bullies.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bullies themselves, families, schools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近几年来,国内校园欺凌事件不断涌现,欺凌者等,包括语言上的辱骂、威胁、嘲笑戏弄等以及身体施暴和被欺凌者受到暴力对待的视频影像被网络媒体上的踢打、抓咬和勒索、抢夺财物等。[3]据Olweus、公之于世,这对于受欺凌者造成的伤害是无法预计和Rivers和Smith等对欺凌的分类,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玲;陈岱炜;;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干预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徐杰;;论大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心理干预[J];教育与职业;2009年05期
3 伍佳玲;苏虹;何莉;赵科O;常微微;徐志伟;陈明春;孙业桓;;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6期
4 岳永华;张光珍;陈会昌;梁宗保;陈欣银;;儿童的依恋类型与其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5 周忠生;;农村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陈家胜;陈红香;;儿童问题行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张登山;;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5期
8 彭康清;曾雪琴;;关于教师问题行为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刘俊升;赵燕;;童年中期受欺负与问题行为之关系:一项两年纵向研究[J];心理科学;2013年03期
10 白桂香;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其心理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富才;;大学生的问题行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康艳芬;;被收养儿童问题行为在园干预的个案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新生;;农村初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心理剖析及转化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喻承甫;张卫;;累积情境风险与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邢晓沛;王美芳;张庆;;父母身体攻击与儿童外化问题行为间双向关系中的性别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慧;王振宏;;幼儿迷走神经张力、父母教养类型与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张良;纪林芹;陈亮;邬钟灵;张文新;;初中生执行功能缺陷与问题行为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张美峰;;初中生问题行为教育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亚鹏;张光珍;梁宗保;邓慧华;;养育方式在消极情绪与外显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赵景欣;杨菲菲;张文新;;朋友的问题行为与青少年暴力犯罪:自我控制与父母教养行为的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海市教育法制研究与咨询中心 谭晓玉;管理学生需要适度的善意惩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邢晓沛;父母体罚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与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妮妮;中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其受家庭因素影响分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秦家顶;中职生依恋、自尊与问题行为的关系[D];鲁东大学;2016年
3 杨佳;高职生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白璐;农村家庭环境对儿童问题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5 凌云;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问题行为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宁祥娟;不良同伴交往与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煜萱;流动初中生家庭功能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同一性风格的中介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姜宁;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臧红蕾;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和问题行为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伍佳玲;安徽省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5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0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