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公平性偏好、心理契约优化与敬业精神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高校教师的数据检验

发布时间:2018-03-24 23:20

  本文选题:公平性偏好 切入点:心理契约 出处:《高校教育管理》2017年05期


【摘要】:公平性偏好是高校教师的天然性心理特质,却在当今社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阻碍了敬业精神的成长。文章基于高校教师的样本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和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公平性偏好、心理契约优化和敬业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从公平性偏好的视角为敬业精神的培育提供了理论规范。研究发现: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对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均存在着显著的优化作用,而过程公平对心理契约的优化则处于不完备状态;同时,交易型心理契约对教学敬业精神和科研敬业精神均存在着显著的激励作用,而关系型心理契约的功能则处于不完备状态。研究最后提出关于培育我国高校教师敬业精神的几点建议。
[Abstract]:Fairness preference is the natural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college teachers, but it is restra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present society, which hinders the growth of professionalism.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ample data of college teachers. With the help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among fairness preferenc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optim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irness preference,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criter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opportunity equity and outcome equity have significant optimization effects on both transactional and relational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Meanwhile, the transactional psychological contrac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couraging both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dedication, while the optimiz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y process equity is not complete,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nsactional psychological contract has a significant incentive effect on both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dedication. The function of relational psychological contract is incomplete.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cultiva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YJA790023)
【分类号】:G4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滨;;妻子的性偏好[J];祝您健康;2000年06期

2 杨顺利;;王小花、样板戏与“适应性偏好”[J];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14期

3 储兆瑞;;夫妻性偏好,适度不为过[J];祝您健康;2002年10期

4 晏予;关于需求测量问题的初步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5 敖小兰;心理类型理论概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1期

6 饶毅;;欲解异性恋,须知同性恋[J];科学文化评论;2012年05期

7 尚海燕;;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基于互惠性偏好[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3期

8 林文芳;;区域性偏好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J];统计研究;2009年11期

9 ;男人焦虑影响择偶偏好[J];幸福(情爱);2010年06期

10 何大安;;政府产业管制的理性和非理性[J];学术月刊;200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马晓年;性偏好障碍是怎么回事[N];家庭医生报;2006年

2 特约撰稿 陆文磊 赵峰;加息冲击有限 债市中性偏好[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记者 潘清;双率再降:对股市影响“中性偏好”[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卢佳 孙萨 肖攀 李玲;会计毕业生的选择性偏好[N];中国会计报;2012年

5 黄浏英;研究女性偏好 开发另类线路[N];中国旅游报;2004年

6 陈士明;ABC分析法在零售业运用[N];中国商报;2000年

7 百川 吴宝国;债市环境出现中性偏好迹象[N];中国证券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敬伟;基于互惠性偏好的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对和谐经济的贡献[D];重庆大学;2010年

2 师伟;基于DK动机公平模型的互惠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苏生;工作与非工作边界渗透性对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4年

2 靳国钱;偏好不确定性对消费者陈述性和显示性偏好差异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秦冲;基于个性偏好的可信服务选择[D];河北大学;2016年

4 陈名石;知识型员工互惠性偏好、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5 高成;享乐型和实用型产品可比属性偏好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6年

6 胡培培;基于地域性偏好下的股价偏差问题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7 刘云艳;权力的感知对产品的愿望性和可行性属性偏好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杨鹏;消费者对液态奶属性偏好的联合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60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660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3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