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大学生内隐死亡态度与外显死亡态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7-21 13:49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死亡态度、外显死亡态度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选取在读大学生65名,采用单类内隐联系测验(SC-IAT,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维度)测量其内隐死亡态度、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DAP-R,分为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趋近接受、逃离接受和中性接受5个维度)测量其外显死亡态度。结果:大学生在相容阶段的总SC-IAT及3个维度的平均反应时均小于不相容阶段(均P0.01),总SC-IAT及3个维度的D值均大于0(均P0.01)。DAP-R的中性接受维度得分最高(4.0±0.2)。总SC-IAT的D值与DAP-R 5个维度得分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的内隐死亡态度表现为负性;外显死亡态度表现出中性接纳;大学生的内隐死亡态度与外显死亡态度不一致,且相互独立。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licit death attitude, explicit death attitud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65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implicit death attitudes were measured by SC-IATs (cognitive,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mensions). The revised death attitude description scale (DAP-R) was divided into fear of death and escape of death. Approach acceptance, escape acceptance and neutral acceptance) measured their explicit death attitude. Results: the mean response time of the total SC-IAT and the three dimensions in the compatible stag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incompatible stage (P0.01), and the D value of the total SC-IAT and the three dimensions were higher than 0 (all P0.01) .DAP-R had the highest score of neutral acceptance dimension (4.0 卤0.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 value of total SC-IAT and the five dimension scores of DAP-R (P0.05). Conclus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mplicit death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egative; explicit death attitude shows neutral acceptance; implicit death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inconsistent with explicit death attitude and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情绪与心理健康实验室;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4SKM10) 重庆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140307)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文群;缪俊;方颖;丁训镭;;舒缓疗护患者家属与普通社区居民的死亡态度研究——基于社区横断面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35期

2 杨紫嫣;刘云芝;余震坤;蔡华俭;;内隐联系测验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11期

3 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SC-IAT范式下大学生感恩的内隐性[J];心理学探新;2014年06期

4 张恩;黄丽群;;某高校护理专业大学生死亡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4年31期

5 李永红;王彦哲;王章琴;高晓霞;舒蕾;;医护人员的死亡态度调查与分析[J];重庆医学;2014年29期

6 许倩;王占坤;潘琳玲;吴兰花;;老年大学学员生命质量和死亡态度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17期

7 唐鲁;张玲;李玉香;周玲君;崔静;孟宪丽;赵继军;;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用于护士群体的信效度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4年14期

8 许锋华;黄道主;;论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死亡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02期

9 傅静;鞠梅;陈丽;李雨昕;;护理本科学生死亡态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年07期

10 周宏岩;王伟;徐洁;;大学生死亡态度的调查研究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涛;徐世才;杨建华;;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年人死亡焦虑与死亡逃避的相关性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医学与哲学(B);2017年08期

2 黄意臻;姚娟;唐礼瑞;;临终关怀相关量表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年07期

3 冯雪;宋璐;李树茁;;宗教信仰对农村老年人死亡态度的影响[J];人口与发展;2017年03期

4 李永红;王彦哲;高晓霞;王章琴;彭亚敏;;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年13期

5 胡媛艳;李成霞;谭东超;张娟娟;张珊珊;;大学生内隐死亡态度与外显死亡态度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年05期

6 井秀萍;贾静;刘云凤;张文凤;龚秀珍;;开展死亡教育在基层医院临床实习护士中的意义[J];河北医药;2017年06期

7 刘琼;刘莉;谢雷星;刘念琪;欧阳亚迪;王娜;程阳;;舒缓疗护服务对海南省发展的启示[J];海南医学;2017年06期

8 李永娜;范惠;李欢欢;陈俊峰;曹文群;时勘;;临终关怀的整合模型:精神、心理与生理的关怀[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01期

9 郭英;李静;;死亡态度研究新视角:源于双重态度模型的启发[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10 郑锋;赵晓,

本文编号:2135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135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7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