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缓解大学生敌意:宽恕干预与叙事干预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0-01-24 00:2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宽恕干预与叙事干预对降低大学生敌意的效果。方法:选取18名高敌意大学生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十次宽恕团体干预与叙事团体干预,采用宽恕可能性量表、宽恕量表、短式华人敌意量表进行前测、后测和追踪后测。结果:后测时,宽恕干预组的情境性宽恕和敌意的改变量非常显著地高于叙事干预组;3个月后追踪后测时,宽恕干预组的情境性宽恕和敌意的改变量极其显著地高于叙事干预组;两组被试的特质宽恕都没有发生显著改变。结论:宽恕干预比叙事干预更能有效地降低大学生的敌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廖小伟;赵琳;刘新春;杨丽;;敌意认知在自恋和恋爱暴力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4期

2 姜帆;安媛媛;伍新春;;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模型与实践启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3 赵兆;方莉;杜文东;;叙事治疗在创伤领域的应用及其与EMDR的异同[J];医学与哲学(B);2013年03期

4 赵君;李焰;李祚;;叙事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干预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3期

5 张海霞;谷传华;;宽恕与个体特征、环境事件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丽青;大学生宽恕的影响因素及其同心理健康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赵永婧;杨继平;刘春梦;;缓解大学生敌意:宽恕干预与叙事干预的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年02期

2 邓秀平;;问题外化技术在体验式课堂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06期

3 田秀菊;;叙事心理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4 赵谦;范晴岚;;苏州大学生恋爱暴力与身体自尊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6年10期

5 袁梦;;团体心理辅导对师范大学生宽恕心理教育的影响[J];山西青年;2016年20期

6 张丽;周建松;李凌江;;精神创伤急性期危机干预方法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年08期

7 赵彦凯;李晖;吴真;张珊珊;;认知抑制与人际宽恕:特质宽恕的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04期

8 郭雯;;欧文·亚隆团体咨询对适应不良大学新生的干预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年07期

9 田秀菊;;基于网络的叙事写作疗法对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的干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年12期

10 祝春兰;李壮;李正云;;辅导员心理工作模式实验研究[J];青年学报;201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京玉;中小学生宽恕心理的特征及培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2 谢蒙蒙;宽恕对大学生内隐、外显攻击性的影响:神经质的中介作用[D];广州大学;2016年

3 黄小燕;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宽恕的关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贾培丽;中职生攻击性行为的宽恕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奇峰;始成年期宽恕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加工特点[D];河南大学;2014年

6 卫文杰;情绪干预对不当督导应对方式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4年

7 李小玲;父母教养方式、共情、冗思与大学生宽恕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8 罗文建;老年人自我宽恕倾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9 范正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宽恕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佳波;大学生宽恕倾向与置换性攻击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志鹏;刘勇;滕召军;;中学生无聊倾向特点及其与自恋、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6期

2 吕路;高见和至;董冬;WONG Law rence;王翕;;中文大学生版Buss-Perry攻击性量表的修订与信效度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05期

3 刘红;;叙事治疗在EMDR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探索[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贺婕;徐莎莎;祝卓宏;王力;王文忠;;汶川地震后青少年PTSD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5 吕秋云;钱铭怡;;EMDR在中国的发展历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陆邵佳;李凌江;高维佳;贺达仁;;创伤后应激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年06期

7 周晖;张豹;陈丽文;叶敏怡;;自恋人格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的初步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8 张本;张凤阁;王丽萍;于振剑;王长奇;王思臣;郭印川;徐广明;岳玲梅;苗丽玲;马文有;姜涛;张朝新;王馨;牛俊红;;30年后唐山地震所致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现患率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6期

9 裴利华;李芳;谭志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年01期

10 王向贤;;大学生恋爱暴力初步调查——以某高校1035名大学生为例[J];青年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亢莉;大学生抑郁与应激源、认知评价、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欣;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72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72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4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