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感能力训练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4 00:49
【摘要】:共感是预测心理辅导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共感能力的特点,研究一,对全国125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两所高校352名在校心理学(师范类)专业本科生,进行“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及“助人反应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研究二,通过自编共感训练方案,对16名在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10名职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训练,探索提升共感能力的方法。结果发现:(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共感表达水平偏低。(2)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感能力显著高于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在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感能力显著高于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在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4)有学习心理咨询技能的职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共感表达显著高于没有学习心理咨询技能的职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5)在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感表达显著高于职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6)共感训练方案能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共感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441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娜;;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7期
2 安芹;贾晓明;戴彦清;曹娟;;新手咨询师首次心理咨询实践的专业技能表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年12期
3 林家兴;;心理专业人员与培育及执业机构的质量控制体系[J];心理研究;2015年04期
4 俞国良;李天然;王R,
本文编号:2572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7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