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价值观与欺负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价值观与欺负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于欺负现象进行管理,但是欺负现象在中学生校园中是并不鲜见的一种现象。欺负现象是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的一个事件,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事件,就要研究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道德判断能力,价值观以及欺负卷入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欺负类型的被试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之间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以河北省邢台市的一所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班级,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然后对中学生的欺负行为,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1.欺负现象很普遍,欺负者与被欺负者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2.研究结果显示道德判断能力与欺负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道德判断能力与被欺负行为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3.价值观的各个维度与青少年的欺负行为之间存在相关,并且价值观的某些维度对欺负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欺负行为与才能务实、人伦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被欺负行为与守法从众、名望成就存在显著负相关。4.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观的维度之间存在相关。道德判断能力与家庭本位、品格自律、守法从众、才能务实、公共利益、名望成就以及人伦情感均存在显著正相关。5.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观都对欺负行为有预测作用。才能务实以道德判断能力为中介,道德判断能力对欺负行为发生概率的回归中起了部分中介效应。人伦情感以道德判断能力为中介,人伦情感对欺负行为发生概率的回归中起了部分中介效应。名望成就以道德判断能力为中介,道德判断对欺负行为发生概率的回归中起了部分中介效应。6.不同欺负类型学生的价值观的因素中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包括:家庭本位和才能务实两个因素在不同类型被试的组间差距是非常显著的,而金钱权利,名望成就和人伦情感这三个因素上,组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关键词】:欺负行为 道德判断能力 价值观 中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10
- 引言10-11
- 1 文献综述11-20
- 1.1 欺负现象的概述11-14
- 1.1.1 欺负的概述11
- 1.1.2 欺负的类型11-12
- 1.1.3 欺负现象的理论12-13
- 1.1.4 欺负的相关测量13
- 1.1.5 欺负的相关研究13-14
- 1.2 道德判断能力的概述14-17
- 1.2.1 道德判断能力的界定14
- 1.2.2 道德概念的形成14-15
- 1.2.3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5
- 1.2.4 道德判断能力的测量15-16
- 1.2.5 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研究16-17
- 1.3 价值观的相关研究17-18
- 1.3.1 价值观的界定17
- 1.3.2 价值观的相关测量17
- 1.3.3 价值观的相关研究17-18
- 1.4 欺负行为、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的相关研究18-20
- 2 问题提出20-22
- 2.1 理论依据20
- 2.2 现实依据20-21
- 2.3 研究假设21
- 2.4 研究的创新之处21-22
- 3 实证研究22-26
- 3.1 研究对象22
- 3.2 研究工具22-25
- 3.2.1 欺负/受欺负问卷22-23
- 3.2.2 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修订版23-24
- 3.2.3 中国人价值观问卷24-25
- 3.3 施测过程25
- 3.4 方法和统计25-26
- 4 研究结果26-37
- 4.1 中学生欺负行为在年级,性别上存在的差异26-29
- 4.1.1 欺负者,被欺负者,无关者和欺负者以及被欺负者的划分26-27
- 4.1.2 被试欺负分类的性别差异27-28
- 4.1.3 被试欺负分类的年级差异28-29
- 4.2 道德判断能力在年级,性别上存在的差异29-30
- 4.2.1 道德判断能力的性别29-30
- 4.3 价值观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30-31
- 4.3.1 价值观的性别差异30
- 4.3.2 价值观的年级差异30-31
- 4.4 道德判断能力、价值观与欺负行为、被欺负行为的相关31-32
- 4.4.1 欺负行为、被欺负行为与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分析31
- 4.4.2 欺负行为、被欺负行为与价值观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31-32
- 4.4.3 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观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32
- 4.5 欺负行为,被欺负行为与其预测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32-33
- 4.5.1 道德判断能力与欺负行为、被欺负行为的回归研究32
- 4.5.2 价值观各维度与欺负行为、被欺负行为的回归研究32-33
- 4.6 道德判断能力在价值观的维度和欺负行为、被欺负行为的中介作用分析33-36
- 4.6.1 道德判断能力在价值观的维度和欺负行为的中介作用分析33-35
- 4.6.2 道德判断能力在价值观的维度和被欺负行为的中介作用分析35-36
- 4.7 不同欺负类型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差异和价值观差异36-37
- 5 分析与讨论37-42
- 5.1 关于中学生欺负行为、道德判断能力、价值观的基本状况研究37-39
- 5.2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价值观和欺负行为、被欺负行为的关系特点39
- 5.3 道德判断能力的中介作用39-40
- 5.4 不同欺负类型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差异和价值观差异40
- 5.5 研究的不足40
- 5.6 建议40-42
- 结论42-44
- 参考文献44-48
- 附录48-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云强;郭本禹;吴慧红;;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2 张静;杨韶刚;;道德判断测验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6期
3 倪伟;中学生宽恕风格的发展及其与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高玄珠;聂淑君;苗学宜;;正确对待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潜力——关于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调查[J];父母必读;1990年07期
5 张静;;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09期
6 陈金才;;说真话挨批评的孩子[J];语文建设;2011年06期
7 刘继秀;龚维珍;陆士杰;常明智;李洪元;;关于后进生心理特点的初步调查[J];青海师专学报;1981年02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韶刚;;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周丹妮;;康斯坦茨大学两难讨论法在团辅中的运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艳艳;高校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晓荣;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价值观与欺负行为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吴永钦;不同情绪状态对在校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付慧欣;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对其助人倾向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景俊;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露;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7 白鹏;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8 樊宏宇;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震;内疚与羞耻情绪对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宝菁;高校德育现状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76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7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