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情绪智力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情绪智力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情绪智力 社会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 未来适应能力
【摘要】:针对本科生的情绪智力发展与社会适应问题,对548名在校大学生展开了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并且情绪智力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分别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环境、心理和未来适应能力这五个维度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策略,为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情绪智力 社会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 未来适应能力
【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Q161012) 河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03022)支持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了应对职场中的不确定性和变革中的不可预测性,人们都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认知[1]。良好的情绪智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有助于个体更好的应对职业角色的转换[2],也是追求人生成功,特别是追求职业成功必需的重要社会心理能力[3]。然而,却鲜有人研究情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文清;蒋香梅;张敏强;常颖;;大学生情绪智力和班级人际网络对适应性的影响机制:多层中介效应模型[J];心理科学;2015年03期
2 柏文涌;;论社会资本视阈下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教育探索;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从慧;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峰;陈昊;杨伟星;;学校氛围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年01期
2 卢家楣;刘伟;贺雯;王俊山;陈念劬;解登峰;;中国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学报;2017年01期
3 马苓;许朋;石盛卿;;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情绪智力的视角[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4 尹奎;李秀凤;孙健敏;于浩瀛;;大学生的社会网络[J];心理科学进展;2016年08期
5 眭国荣;王琪;;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J];理论观察;2016年03期
6 杨明峰;吴峥;;浅谈社会资本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关系[J];科技资讯;2015年35期
7 刘建文;;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8 眭国荣;任园园;;基于模糊评价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5年01期
9 眭国荣;任园园;;基于模糊评价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6期
10 詹正华;许加佳;;家庭社会资本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效用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年2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强;拓展训练课程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苗亚晨;普通高中生与田径、篮球体育特长生社会适应能力对比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3 任晶晶;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16年
4 刘英慧;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社会适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丽凤;拓展训练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陶卫;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对策与路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7 魏媛媛;大学生“宅族”体育参与状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8 黄檬;云南省国有企业员工情绪智力和工作适应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朱春红;大学生亲子依恋对社会适应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5年
10 谢梦怡;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慧;戴思玮;;5-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2 任皓;温忠麟;陈启山;叶宝娟;;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多层次模型[J];心理学报;2013年01期
3 郑茂雄;;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2年02期
4 刘佳;李四林;;社会资本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年04期
5 刘进;;家庭社会资本与高等教育参与——一种间接计量的尝试[J];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6 马绍奇;焦璨;张敏强;;社会网络分析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7 徐伟;陈光辉;曾玉;张文新;;关系研究的新取向:社会网络分析[J];心理科学;2011年02期
8 程玉洁;邹泓;;中学生人际适应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情绪智力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2期
9 邹泓;刘艳;李小青;蔡颖;;中学生情绪智力的结构及其与人格五因素、友谊质量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陈立生;庄雯培;;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雪;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邓兆巍;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祖兵;;大力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学习月刊;2006年04期
2 吕新;;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郝海涛;金朝跃;杨军;孙若海;;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机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年01期
4 吕慧;张涛;;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9年10期
5 吴迪;;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5期
6 华玲;;浅析地方理工院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知识经济;2010年18期
7 刘凌云;郭龙珠;;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王皓;;浅论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1年05期
9 胡德堂;;探讨高校体育对培养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年36期
10 吴幼林;;高校体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凤英;;小心呵护人们的精神世界[A];全国精神科护理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何梅;陈军;冯正直;张大均;;烧伤患者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特点研究[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3 安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竺智伟;陈维军;朱丽;徐琳;詹建英;;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与父亲参与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5 马兰军;王德玮;;拓展训练课程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韩冰;胡秦;王岩;;情绪管理训练对提升高专学生情感智商及社会适应能力效果的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石油系统分会第七届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白瑾;;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A];2013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梅建;;睡眠与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2:睡眠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C];2007年
9 李亚红;;民族院校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蒋英振;;浅谈职校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表扬可提高孩子社会适应能力[N];鞍山日报 ;2009年
2 检察日报社新闻研究室 北京民意调查所 张锴 王津京;豁达乐观 社会适应能力强[N];检察日报;2000年
3 梅建;睡眠不足影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张煊;老年人健康生活十点建议[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5 乔琪;学会原谅善待同伴[N];中国妇女报;2003年
6 陕西镇安县中学 贺永进;体育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N];中国体育报;2007年
7 史华;帮孩子走出脆弱[N];山西科技报;2003年
8 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 朱丽华;体育课堂呼唤“宽容”[N];中国体育报;2007年
9 山东省昌邑市南隅小学 褚筱莉;体育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N];中国体育报;2009年
10 王开珍;孩子过胖也是病[N];民族医药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锋辉;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林龙容;户外游戏对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罗亮;“工学结合”模式下江苏高职学生健康状况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陶卫;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对策与路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5 周洁;体育活动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效果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亮;小学一年级新生体质状况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苗亚晨;普通高中生与田径、篮球体育特长生社会适应能力对比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8 张海强;拓展训练课程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李泽;体育舞蹈课程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10 赵付林;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76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7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