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框架重构——兼论教育大数据对教学设计的支持作用
本文关键词:混合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框架重构——兼论教育大数据对教学设计的支持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学习 教学设计 框架重构 教育大数据 调节
【摘要】:混合学习在MOOC后时代迅速提高影响力,被认为是教育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标志,教学设计也需要在混合学习视域下进行重构。该研究运用了文献法与开发研究法,总结了混合学习视域下教学设计中的核心要素是人、技术、环境、目标、内容和方法。要实现混合学习的价值,要把握混合学习视域下教学设计的统整性、系统性、开放性、生成性、协同性、成长性等基本特性,并按照找到混合学习中的人、整合混合学习所需资源、设计混合学习通道、内置各种相关技术、反思教师与学生的参与角色、并设置反馈处置机制的基本逻辑框架开展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要注重教育大数据对教学设计的支持作用。
【作者单位】: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
【关键词】: 混合学习 教学设计 框架重构 教育大数据 调节
【基金】: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基于翻转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开发范式研究”(项目编号:15SKG213)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终身学习理论的发展,学习问题受到普遍重视。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依托互联网资源开展学习成为推进终身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产生了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思想、理念与实践。人们在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与学习的时候逐渐体会到,不同的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祯;齐文鑫;;提高混合学习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2 玉淑美;陆美玉;;混合学习的概念、层次及其应用[J];软件导刊;2007年14期
3 胡志金;;论混合学习设计的适配原则和定位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3期
4 ;新学习理念和方法以及新技术对e-Learning未来的影响[J];石油教育;2009年04期
5 陈卫东;刘欣红;王海燕;;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5期
6 安玲;;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J];发展;2011年04期
7 陈妮;;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混合学习的特征分析和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1期
8 姜婷婷;;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学习成效研究现状探析[J];大学教育;2013年13期
9 李杰;李楠;;混合学习模式与信息传递通道研究初探——兼评“冰果英语智能作文评阅系统”[J];科技视界;2013年16期
10 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珍珍;邹琳琳;;基于多Agent技术的混合学习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2 高卓;王少梅;;基于混合学习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新模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浦丽华;;《数字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突破点——混合学习法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韩冽;李泰峰;;通过混合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思增;混合学习在高中《技术与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广圣;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钦;基于混合学习的研究型网络课程实施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锡江;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培训教育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颖;混合学习在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传南;基于混合学习的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薛国强;基于混合学习的初中“研究性学习”课设计与应用[D];河北大学;2010年
8 孙枫;普通高中混合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曾宪月;大学生混合学习需求分析及支持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雒亮;混合学习活动设计模型构建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93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89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