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00:0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素质 维度 信度 效度 大学生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制一份适合测量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 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内容和水平出发,对心理学家(n=14),心理学研究生(n=59),心理系大学生(n=141),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n=82)等进行开放式问卷和半开半闭式问卷的调查并结合理论构建及其它有关量表制成初始问卷,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四所高校包含从大一到大四的文、理、工、管、艺术等各类专业的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根据一定的标准剔除掉无效问卷后,运用SPSS for windows 11.0软件包对有效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得到大学生心理素质为自我控制能力、应变力、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思维力五个维度,从这五个方面可以测出大学生个体心理素质水平;包括承压和抗挫力、自信心、意志力、处理突发事件、环境适应力、情绪调节、思维力、交际能力8个成分,每个成分6~10个题目,加上5个测谎题和1个引导题,共54个测试题目。我们用这份54个题目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48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以及大学生心理素质情况的分析。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概念为:心理素质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上,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在外界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表现在个体的一切活动中,影响个体的活动方式、水平的一种具有个体特征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分为自我控制能力、应变力、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思维力五个维度,从这五个方面可以测出大学生个体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心理素质包括承压和抗挫力、自信心、意志力、处理突发事件、环境适应力、情绪调节、思维力、交际能力8个成分。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总分与除引导题和测谎题以外的48道题的相关在0.276~0.583之间,并且每一道题的标准差都在0.25以上,说明本量表具有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良好的鉴别力。 本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 0.4743~0.6980之间(n=365),数据表明该量表具 有一定的信度,可以勉强接受。 各分维度的相关在0.1521~0.4396之间,分维度总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 0.5670~0.7437之间,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大学生心理素质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即男生的心理素质显著优 于女生的心理素质,年级越低的学生心理素质越好:大学生心理素质在生源的 区域方面没有什么差异,农村来的学生和城市来的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没有差 异。 从研究结果来看,本量表具有一定的信度,量表总分与各分维度之间的相 关较理想,该量表的48个(不包括1个引导题和5个测谎题)题目均有良好的 区分度,可以较为准确地测查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具有一定价值 的测查工具。 本量表的编制对各大学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素质训练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 理健康理论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心理素质 维度 信度 效度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第一部分、 理论概述9-15
  • 1. 心理素质的概念9-11
  • 2. 对心理素质的概念的理论探索的评价:11-12
  • 3. 关于心理素质的理论12-13
  • 4. 关于心理素质的思考:13-15
  • 第二部分、 大学生心理素质概念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查研究15-20
  • 1. 研究目的:15
  • 2. 研究方法和程序:15-17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7-19
  • 4. 讨论19-20
  • 5. 结论20
  • 第三部分、 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考证20-28
  • 1. 目的:20-21
  • 2. 程序和方法:21-24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4-27
  • 4. 讨论27-28
  • 5. 结论28
  • 第四部分、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28-37
  • 1. 研究目的:28-29
  • 2. 研究方法与程序:29-30
  • 3. 结果与分析:30-35
  • 4. 讨论:35-36
  • 5. 结论36-37
  • 第五部分、 启示37-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43-45
  • 致谢45-4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晓旭;;自我效能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2期

2 王滔;张大均;陈建文;;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杜晓旭;;浅谈自我效能理论在网球教学中的影响及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6期

4 李玲;柯昌林;;大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体系的初步构想[J];文教资料;2006年30期

5 腰秀平,张大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走向[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桂清;师范生的心理素质、学校适应及其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春梅;IT专业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明蓉;企业安全氛围测量工具的初步开发[D];江苏大学;2007年

4 姚丹;大学生自主性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嘉;高校学生人格特质、心理资本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6 冯聪;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璐;吉林省某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8 陈燕;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量表的初步编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009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1009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4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