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00:21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同一性地位


【摘要】: 本研究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出发,探讨 了这一理论中的诸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 上,使用加藤厚编制的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卡特尔16PF问卷对396在校生(包 括普高生、大学生和职高生)的自我同一性地位,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 了测查。结果表明: 1.在大学和高中阶段青少年在各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上没有表现出显著 性差异,普高生与大学生的各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表现出相近的趋势。这与我 们先前提出的研究假设不相符,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男性在F地位(权威接纳地 位)上表现出了发展差。大学生和高中生在自我同一性尺度Ⅰ和尺度Ⅱ上表现出了 发展差;在自我同一性尺度Ⅲ上,则没有表现出发展差。 2.性别因素会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体 只体现在大学阶段。对于高中生来说,不仅在自我同一性的整体水平上没有发现 性别差,,而且在自我同一性各尺度上也没有表现出性别差。而对大学生来说,男 女生在尺度Ⅰ和尺度Ⅲ上却表现现出了不同程度上的性差。无论是尺度Ⅰ还是尺 度Ⅲ,大学男生比大学女生都有更强的“现在自我投入”的心理倾向和“将来自 我投入的愿望”。 3.同一性发展与人格发展有密切关系。处于同一性发展不同状态的个体在 某些人格特质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性各尺度与某些人格因素存在显著相 关。 4.同一性的发展状况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不同同一性地位者 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同一性地位、自我同一性各尺度与心理健康 水平存在着显著相关。 5.普高生与职高生在同一性确立地位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自我 同一性地位的分布上不存在着显著差异;在自我同一性的各尺度上不存在显著差 异。
【关键词】:青少年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同一性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G44;B849
【目录】:
  • 引言6-7
  • 第1章 理论背景与文献综述7-18
  • 1.1 生命周期:同一性渐成理论7-8
  • 1.2 有关同一性的诸问题8-14
  • 1.3 自我同一性的研究回顾14-18
  • 第2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18-21
  • 2.1 问题的提出18
  • 2.2 研究的基本构想18-21
  • 第3章 研究工具的选择与施测21-25
  • 3.1 研究工具的选择21
  • 3.2 量表使用前的信效度考察与报告21-24
  • 3.3 样本构成与正式施测24-25
  • 第4章 数据的处理与结果报告25-36
  • 4.1 发展阶段、性别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系25-30
  • 4.2 自我同一性发展与人格的关系30-33
  • 4.3 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3-34
  • 4.4 职业高中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34-36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36-41
  • 5.1 发展阶段、性别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系36-38
  • 5.2 自我同一性发展与人格的关系38-39
  • 5.3 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9-40
  • 5.4 职业高中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40-41
  • 第6章 结论41-42
  • 第7章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不良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42-47
  • 7.1 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不良倾向42-43
  • 7.2 影响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原因探讨43-47
  • 第8章 再思考与后继研究47-49
  • 8.1 本研究的再思考47
  • 8.2 后继研究47-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2 陈宇;陈京平;吴灵芝;;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对基础培训生角色认同的调查与分析[J];黑河教育;2011年04期

3 唐钦;熊恋;黄续;;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点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9期

4 张乾一;文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依恋的关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树青;陈会昌;石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权威性、同一性风格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6 张建人;杨喜英;熊恋;凌辉;;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楠楠;大学生同一性发展特点和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春梅;福州市硕士研究生择偶焦虑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丹;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孔敏;情绪智力、自我同一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小倩;安徽省职高生自我同一性、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立新;青年自我同一性与幸福感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莎;听障生的身份认同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珍;大学生亲子依恋、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婉姝;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弓思源;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状态及其与个人动因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史春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09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1009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a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