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中学心理教师心理咨询伦理现况的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01:03

  本文关键词:中学心理教师心理咨询伦理现况的质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的意义 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以及趋于完善健全的关键阶段。中学生阶段,个体一方面争取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心智尚在发展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工作对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心理咨询专业伦理规范是规范心理咨询工作与保护来访者利益的重要内容。因心理教师具有两重身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心理咨询师),大多数学生是未成年人,家长与班主任等对学生心理咨询的介入等因素,中学心理咨询过程中伦理两难问题经常出现,处理也更为复杂。因此,本研究拟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了解中学心理老师对心理咨询中伦理问题的解读,分析心理老师对咨询中常见伦理问题进行决策的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这一职业的进一步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信息。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链锁式目的性抽样,选取广州市内重点中学、普通中学、民办中学11所,共12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作为本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数目的参考标准是为达研究目的所需要的信息饱和及以往研究经验。受访者具备以下样本特征:从事专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2年及以上,其工作内容中包括学生心理咨询服务;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证及以上。研究者预先编制开放式访谈提纲,经过预访谈修订后,研究者通过电话邀请受访者接受访谈,获允许后与研究对象在其所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访谈。访谈后,对访谈录音进行转录,得到文字资料,再结合参与性观察资料进行深度分析。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类属分析以及情境分析的方法,对了解中学心理教师伦理现况有意义的内容进行提取。 研究的结果 1.中学心理咨询的知情同意与保密原则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心理教师对保密原则的内容放宽标准,当学生问题需要其他力量帮助时,会适当透露保密信息。当学生咨询内容与学校规范发生冲突时,心理教师在决定保密泄露时会衡量自己的作为一名教职员的责任与咨询师的责任;当学生咨询内容与学生能力不相匹配时,心理教师会衡量学生心智水平与问题严重程度后作出保密与否的决策。咨询记录是保密原则的重要部分,现况表明其保存有泄露的风险。 2.心理教师在心理咨询中的胜任力存在不足,在危机干预中比较明显。心理教师对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精神病性症状;心理教师缺乏转介的资源与能力,不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转介服务。在处理精神疾病学生遇到阻碍时,心理教师被动处理,使得全校面临安全风险。危机干预缺乏实践与训练,能力有限。 3.心理教师具有教师与咨询师双重角色,心理教师普遍认为自己是带咨询功能的教师。对不同学生,师生关系对心理咨询中信任关系的建立有促进与阻碍双重作用。为了保持咨询关系依然可以建立,心理教师也有意识控制师生关系的发展程度。 4.心理教师对中立原则存在两种态度。一类认为中立原则很难坚持,学校氛围使教育与引导渗透到咨询当中,心理教师的教师角色本身会影响中立原则;一类则认为中立原则非常重要,是心理咨询区分于德育工作的关键,也是咨询师专业性的表现。 5.在发现同事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时,选择举报的教师考虑了自身对校园安全负有的责任,但是面临价值观受挑战导致的非中立性,对学生可能有潜在伤害这两方面的伦理问题;选择不举报的教师存在责任界定不清与不以来访者利益为第一考虑的伦理问题。 6.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咨询时间的配置不合理,导致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疏忽职守、疲劳咨询、以及非专业性调整咨询时间与次数的伦理问题。薪酬制度不合理,导致心理教师产生价值认同的压力,影响心理教师的尽职态度。工作内容缺乏规范,心理教师按照自身情况决定工作内容。心理咨询工作呈现过少,学生需求不能满足;或者工作过多,超出咨询师能承受的能力的伦理问题。一校一心理教师的现状,当学校发生影响范围较大的心理应激事件时,干预的不足存在带来潜在伤害的伦理问题。 研究的结论 1.多数中学心理教师清楚心理咨询伦理规范 多数中学心理咨询老师清楚常见的咨询伦理规范,能做好知情同意、保密原则与中立原则,有意识地拿捏与学生的双重关系。在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伦理困境中则显示出中学心理咨询老师的伦理敏感度不够,对涉及的各方利益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做出的伦理决策可能导致潜在的伦理问题。 2.心理咨询伦理原则在学校背景中的调整——更宽松与灵活 中学环境中,学生是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员具有教师与咨询师双重身份,心理咨询员对学校组织、学生、学生父母都负有责任,这些背景因素使咨询的保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双重关系、中立原则都发生适应性的调整与变化,以使心理教师平衡在此组织情境中各种交错的伦理关系与伦理责任。 3.学校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的必要性——常识化伦理决策存在问题 心理老师的心理咨询工作目前并没有可供参考的伦理规范,也没有老师经过伦理培训。在进行伦理决策的时候,心理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常识和判断进行,鲜有参阅相关法律与伦理规范的条文指导自己的伦理决策,如此作出的伦理决策有些明显存在潜在的伦理问题。规范的缺乏也令心理咨询员的工作责任与内容没有明确规定,这也带来疏忽职守或责任推卸的伦理问题。 4.中学心理咨询背景因素影响伦理现况 中学心理咨询发展水平较低,学校管理者多数认为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在学科教育之下。学校对心理咨询的时间配置、工作内容的安排,心理教师的薪酬结构、人员配置存在限制与不合理的情况,这样的学校制度导致出现心理咨询职责疏忽、专业性降低和潜在伤害学生的伦理问题。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本研究的结果呈现了中学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工作中伦理问题的现状,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伦理意识,以及个人、社会文化、专业发展等因素对伦理现况的影响,为有关部门提高中学心理教师的专业道德素质,制定与中学心理咨询工作有关的方案提供了参考信息,是国内目前少有的、比较深入的针对中学心理咨询伦理问题的研究。 2.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的方法,从中学心理教师自身的角度探讨他们对心理咨询伦理现况的解读,与量化研究相比,该研究能够具体了解其伦理解读的深层原因,同时也可以了解其伦理解读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本研究比以往研究提供了更个性化与纵向化的信息。 本研究需改进和深入的方面 1.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是最重要的研究工具,研究者自身的特点与能力不可避免地在访谈互动中会对受访者的情绪、观点、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无法排除受访者在访谈过程中由于存在顾虑而无法充分表达真实的想法。 2.深入访谈的分析方法与结果与研究者本身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研究结论缺乏统一有效的检验标准和客观的评价标准,本研究的结论仍然需要后续研究及相关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和修正。 3.本研究在研究问题的界定上比较宽泛,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够具体,只能在表层了解现况,在后续研究中,研究者可以以中学心理咨询伦理的某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4.由于质性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只能研究具有典型性的部分中学心理教师,并不能代表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不能够像量化研究那样推广到总体人群,后续研究可根据此研究得到的信息编制问卷,进行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充分利用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学心理教师 心理咨询 伦理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3 ;B82-05
【目录】:
  • 摘要3-8
  • ABSTRACT8-17
  • 第一章 前言17-27
  • 1. 心理咨询专业伦理的内涵17-18
  • 2. 中学心理咨询伦理的特点18-25
  • 2.1 中学心理咨询特点18-21
  • 2.2 中学心理咨询伦理研究现状21-25
  • 3.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25-26
  • 4. 核心概念界定26-27
  • 第二章 方法与对象27-34
  • 1. 研究材料27-28
  • 2. 研究方法和对象28-29
  • 3.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9-32
  • 4. 研究的效度32-34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34-60
  • 1. 知情同意与保密原则——在中学的适应性改变34-43
  • 1.1 选择性告知保密例外原则34-35
  • 1.2 对学生有益促发保密透露35-36
  • 1.3 平衡保密与学校规范的冲突36-38
  • 1.4 平衡保密原则与心智不成熟的冲突38-42
  • 1.5 咨询记录存在泄露风险42-43
  • 2. 胜任力——危机干预中凸显的伦理问题43-46
  • 2.1 精神疾病识别能力的不足43-44
  • 2.2 转介资源与能力不足44-45
  • 2.3 被动应对带来潜在伤害45-46
  • 2.4 干预能力训练不足46
  • 3. 双重关系——师生关系与咨访关系交互影响46-49
  • 3.1 心理教师是带咨询功能的教师46-48
  • 3.2 师生关系与咨访关系的相互作用48-49
  • 4. 中立原则——心理教师存在不同解读49-51
  • 4.1 中立原则要灵活变化49-50
  • 4.2 中立原则是重要原则50-51
  • 5. 举报违背伦理的行为——不同责任观导致不同决策51-54
  • 5.1 举报的伦理决策过程52-53
  • 5.2 不举报的伦理决策过程53-54
  • 6. 中学心理咨询伦理现况背景影响因素54-60
  • 6.1 心理咨询时间配置不合理——疏忽职守与专业性降低54-57
  • 6.2 心理咨询薪酬制度不合理——降低尽职态度57
  • 6.3 心理咨询工作职责缺乏规范——责任负荷过度或过少57-58
  • 6.4 一校一心理教师——心理干预不足带来潜在伤害58-60
  • 第四章 全文总结60-64
  • 参考文献64-69
  • 附录69-74
  • 附录一:研究邀请函69-70
  • 附录二:知情同意协议书70-71
  • 附录三:中学心理教师一般情况调查表71-72
  • 附录四:访谈提纲72-7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74-75
  • 致谢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凤;;一个山区心理教师的企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04期

2 王志英;;十年回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3期

3 刘翔平,顾群;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角色模糊及其深层次原因剖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4 王宏方;;学校心理教师的角色认定[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09期

5 成成;心灵之约——记包钢一中心理教师詹静和她的心理教育[J];内蒙古教育;2004年05期

6 吴玮;;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吴玮;;专业化:中小学心理教师发展趋势与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6期

8 崔景贵;;心理教育案例研究与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13期

9 ;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工程——北京市西城区心理健康教育“六有”的调研[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04期

10 蔡元云;心理教师的装备[J];上海教育;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卫东;张丽娜;;关于SARS患者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探讨[A];中医药防治SARS学术交流专辑[C];2003年

2 黄铎香;;医学心理咨询20年[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鲁挥;卢玉清;;心理咨询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军;;浅谈“倾听”技术在网络心理咨询中的运用[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高霞;;抑郁症心理咨询的初诊接待原则[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吴长亮;;开展心理咨询,为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服务[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贾晓明;;关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枯竭问题及预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缪榕楠;庄丽;;传统文化下的国人心理与心理咨询的本土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袁雪峰;陶新华;;全面关注 引导发展——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指导作用[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张爱平;;“关爱亲人”:推广心理咨询的最强动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劲宏;向心理教师求助 [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记者 顾晓红;学校配备心理教师有“瓶颈”[N];联合时报;2010年

3 王 琰;心理教师

本文编号:271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71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9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