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拖延行为与其社会性发展因素的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拖延行为与其社会性发展因素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拖延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小学生当中。长期的拖延行为不仅会引起小学生作业成绩下降,还可能会导致小学生产生低自尊,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引发焦虑、压抑、内疚自责等消极情绪体验,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期,他们当中存在的拖延行为在当前已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个普遍而棘手的现实问题。对小学生拖延行为的实证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对311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1、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拖延行为,但他们的拖延程度并不严重,只有极少数小学生存在严重的拖延行为; 2、小学生自我评定的拖延程度比父母和教师评定的拖延程度轻; 3、小学生拖延行为在性别、班干非班干、学业成绩、母亲学历、父母关系、祖辈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一致上存在显著差异; 4、自我意识与小学生自我评定和父母评定的拖延行为都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高拖延者和低拖延者在自我意识各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行为因子对小学生的拖延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焦虑因子对小学生的拖延行为则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幸福和满足因子对小学生的拖延行为没有预测作用; 5、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拖延行为存在显著相关,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父亲的惩罚和严厉、母亲的惩罚和严厉因子对小学生的拖延行为都有着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亲子关系与小学生自我评定拖延行为相关不显著,与父母评定的拖延行为存在显著相关。依恋与小学生拖延行为不相关。
【关键词】:小学生 拖延行为 自我意识 父母教养方式 亲子关系 依恋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44.1;G62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引言9-10
- 2 文献综述10-29
- 2.1 有关拖延的研究10-17
- 2.1.1 拖延概念的界定10-12
- 2.1.2 拖延类型的划分12-13
- 2.1.3 拖延的影响因素13-15
- 2.1.4 拖延的研究取向及其方法15-17
- 2.2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相关研究概述17-28
- 2.2.1 自我意识发展18-20
- 2.2.2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发展20-22
- 2.2.3 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22-26
- 2.2.4 亲子依恋与儿童发展26-28
- 2.3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28-29
- 2.3.1 问题提出28-29
- 2.3.2 研究意义29
- 3 研究设计和技术路线29-30
- 3.1 研究目的29
- 3.2 研究假设29-30
- 3.3 研究技术路线30
- 4 研究方法30-34
- 4.1 研究对象30
- 4.2 研究工具30-33
- 4.2.1 一般情况调查表30-31
- 4.2.2 拖延调查问卷31-32
- 4.2.3 社会性发展因素问卷32-33
- 4.3 研究步骤33-34
- 4.3.1 编制问卷,预测,修订33
- 4.3.2 正式施测33
- 4.3.3 收集数据,统计分析33-34
- 5 结果与分析34-44
- 5.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34
- 5.2 小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34-38
- 5.2.1 小学生拖延行为的流行率分析34-35
- 5.2.2 小学生拖延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35
- 5.2.3 小学生拖延行为的年级差异分析35
- 5.2.4 小学生拖延行为的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差异分析35
- 5.2.5 小学生拖延行为的班干非班干差异分析35-36
- 5.2.6 小学生拖延行为与家庭背景的关系36
- 5.2.7 小学生拖延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36-38
- 5.3 小学生拖延行为与其社会性发展因素的相关分析38-44
- 5.3.1 小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38-39
- 5.3.2 小学生拖延与亲子关系的相关分析39-41
- 5.3.3 小学生拖延与依恋的关系分析41-42
- 5.3.4 小学生拖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分析42-44
- 6 讨论44-50
- 6.1 小学生拖延行为现状44-47
- 6.1.1 小学生拖延行为流行率调查分析44
- 6.1.2 小学生拖延行为无性别差异44-45
- 6.1.3 班干与非班干小学生拖延行为差异45-46
- 6.1.4 家庭背景对小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46-47
- 6.1.5 小学生拖延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47
- 6.2 小学生拖延行为与其社会性发展因素的关系分析47-50
- 6.2.1 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47-48
- 6.2.2 亲子关系和依恋对小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48-49
- 6.2.3 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对小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49-50
- 7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50
- 7.1 创新点50
- 7.2 不足之处50
- 8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7
- 后记57-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世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J];音乐世界;1981年06期
2 段斌;;小学生混淆"的、地、得"的原因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1987年05期
3 梁栋华;;缺陷激发奋斗[J];南风窗;1990年06期
4 智军;傅文波;;山村老愚公[J];中华魂;1996年10期
5 褚远辉;浅析小学生自律能力培养[J];普教研究;1997年04期
6 曹祈东;;开心碰碰车[J];小火炬;2002年11期
7 彭鹏;那就是爱[J];中国校园文学;2004年24期
8 刘长颖;张奇;;小学生加法口算时间的差异性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殷龙飞;;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甘肃教育;2006年14期
10 傅小平;;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君;;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2 何源;朱永新;;性别角色社会化对小学生偏科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俞剑峰;;小学生攀比心理的引导与教育[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志红;;西安市某小学2004-2006年在校儿童意外伤害调查[A];西北五省(区)第六届儿科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秀芳;;学龄儿童睡眠问题研究[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刘成刚;;对不同年级小学生榜样及选择依据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刘儒德;邓利;;小学生学习观调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李晓云;翟庆香;徐金秀;;兰州市小学生肥胖情况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李霞;夏青;;论对小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10 蒋异;;再品茶[A];茶香铺就成长路——小茶人十周年纪念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其江 刘琦;祖国的花朵需要你的呵护[N];今日信息报;2005年
2 记者 薛蕾;春节“迟到”,本学期超长[N];无锡日报;2007年
3 张海庭邋牟进军 记者 林媛;3335小学生早餐免费吃鸡蛋[N];烟台日报;2008年
4 李扬;“成长的烦恼”真不少[N];新华日报;2003年
5 记者 张坤 通讯员 常英;家长,,多陪孩子玩玩吧[N];东营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林淑霞;如何帮“小朋友”成为“小学生”[N];福建日报;2007年
7 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李贤良;长沙开福区两万余小学生在游戏中开学[N];光明日报;2006年
8 乐山师范附属小学 王惠津;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培养原则探微[N];乐山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啸飞 通讯员 唐连生;花季少年为何成了盗贼[N];秦皇岛日报;2007年
10 北京东城区史家小学 许凯潘;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如何培养[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玫;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规律及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民;小学生数感的发展与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俊杰;小学英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芸;中国西部农村小学生的健康与教育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赵弘;小学生算术应用题多重变异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路海东;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邹萍;父母共同养育行为及其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清;基于PASS理论的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应用题问题表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泓;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香;社会标定对一般情境下小学生利他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廖全明;不同训练方法对小学生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桃兰;深圳市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勤;小学生品德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晓玲;论语文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丽萍;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纯清;小学英语学习兴趣持续性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颜德艳;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金岚;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盛淑兰;定西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拖延行为与其社会性发展因素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7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