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依恋、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3-30 05:03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依恋、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依恋是个体与重要他人建立的一种深层次的、坚固的、持续的情感联结。依恋模式作为个体在发展过程第一个被内化的认知工作模型,不仅贯穿于个体毕生的发展历程,而且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本研究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少年这一发展的转折期的依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以及青少年依恋对自我概念和学业成就的影响作用。以356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IPPA),Harter的自我概念量表和学生最近的一次考试成绩(语文和数学)进行测量。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 1.青少年依恋总体质量较高。从整体上看,与母亲的依恋质量高于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质量,父母依恋与同伴依恋呈显著正相关。 2.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在性别上没有差异,在母亲依恋分量表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从年龄变化趋势看,父母依恋的变化呈现先降后升,然后基本趋于平稳的总趋势,同伴依恋则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在父母依恋上,初二学生得分在所调查的年级中是最低的,而在高一时达到最高分;而同伴依恋在初一时达到最高,高二时达到最低。 3.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对自我概念有不同程度的预测力。其中父亲依恋对学业自我概念和一般自我概念预测力最强,其次是同伴依恋;而对于社会自我概念、体能自我概念和总体自我概念,同伴依恋的预测力最强。在此过程中,母亲依恋并未表现出显著的预测力。 4.父母、同伴依恋对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影响是通过学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得以实现的。
【关键词】:依恋 内部工作模式 自我概念 中介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1 前言7-20
- 1.1 依恋研究概况8-14
- 1.2 自我概念的研究14-16
- 1.3 以往研究16-18
- 1.4 问题提出18-19
- 1.5 研究假设19-20
- 2 方法20-22
- 2.1 被试20
- 2.2 实验材料20-21
- 2.3 施测程序21
- 2.4 数据处理21-22
- 3 结果与分析22-30
- 3.1 青少年依恋发展特点22-26
- 3.2 青少年依恋与自我概念的关系26-28
- 3.3 自我概念在青少年依恋与学业成就间的作用分析28-30
- 4 讨论30-35
- 4.1 青少年依恋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30-32
- 4.2 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32
- 4.3 青少年依恋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作用分析32-33
- 4.4 青少年依恋、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33-34
- 4.5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34-35
- 5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9
- 附录39-42
- 后记4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福侠;张福娟;;工读学校学生同伴依恋、自我概念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宇佳;企业员工自我概念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周琳;初中生数学焦虑、数学学业自我概念及其对数学成绩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3 张立新;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伊学慧;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及其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朱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6 彭君姬;青少年依恋与自我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艳;中学生依恋与自我决定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世杰;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苗丽阳;青少年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洋洋;青少年人格特质与同伴依恋的关系对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依恋、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76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