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寄养儿童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18:15

  本文关键词:寄养儿童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寄养儿童的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者抽取了312名正常儿童、30名寄养儿童和36名在院儿童,主要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采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者以自编的《儿童幸福感问卷》,调查了寄养儿童的幸福感状况,探讨了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对寄养儿童幸福感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儿童幸福感问卷》的编制。研究者在整合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两大概念模型与测评指标的基础上,编制了《儿童幸福感问卷》,采用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确定了儿童幸福感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人际幸福感3个维度,并建构了儿童幸福感的主观-心理-人际交互作用模型(简称PSI交互作用模型)。问卷由3个维度、14个因子组成。问卷的结构理想,信度和效度达到心理测量标准。 (2)寄养儿童的总体幸福感处在中等以上水平,表现出正向情感体验较多,消极情感体验较少,各幸福感指标均处于中等水平。生活各方面的幸福感存在层次性,表现为低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高于高层次需求。 (3)家庭寄养对儿童幸福感有积极作用,它保障了弃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弃孤(残)儿童的幸福感体验。另外,寄养还能促进弃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同类型的儿童对生活各方面的幸福感体验不同。 (4)寄养儿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家庭亲密度、同伴支持、生活事件刺激量、消极应对方式和自我概念。 本研究为寄养儿童幸福感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也为家庭寄养的评估工作提供科学标准化的测评方法。研究还首次全面调查了我国寄养儿童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初步揭示了幸福感的诸多主客观因素,丰富和深化了寄养儿童幸福感的理论研究,对改善和提高寄养儿童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对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促使寄养家庭和谐平衡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家庭寄养 寄养儿童 主观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 人际幸福感 幸福感的交互作用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44.1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0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10-19
  • 1 引言10-11
  • 2 幸福感研究综述11-19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19-26
  • 1 研究内容19-20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20
  • 3 研究假设20-22
  • 4 研究设计22-26
  • 第三部分 儿童幸福感问卷的编制26-42
  • 1 问卷的编制过程26-28
  • 2 问卷的效度28-36
  • 3 问卷的信度36-39
  • 4 讨论39-41
  • 5 小结41-42
  • 第四部分 寄养儿童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42-62
  • 1 寄养儿童幸福感的调查及比较研究42-54
  • 1.1 结果与分析42-48
  • 1.2 讨论48-53
  • 1.3 小结53-54
  • 2 寄养儿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54-62
  • 2.1 结果与分析54-56
  • 2.2 讨论56-60
  • 2.3 小结60-62
  • 第五部分 总结与反思62-65
  • 1 总结62
  • 2 研究意义与特色62-63
  •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3-65
  •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一: 一阶因素分析旋转后因子负载矩阵及碎石图69-71
  • 附录二: 项目描述统计及项目区分度(N=312)71-72
  • 附录三: 题总相关72-73
  • 附录四: 因素维度相关73-74
  • 附录五: 《儿童幸福感问卷》74-77
  • 附录六: 研究中使用的量表77-86
  • 附录七: 寄养儿童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具体数据86-87
  • 后记87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凡林;;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对公共政策的贡献[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家庭寄养的费用由谁来承担?[N];解放日报;2003年

2 ;家庭寄养势在必行[N];中国社会报;2003年

3 白伟;全省首家家庭寄养管理站分站在并成立[N];太原日报;2009年

4 记者 夏晶莹;福利院儿童“分家”过生活[N];温州日报;2009年

5 采访人 本报记者 潘跃 解读人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首提“家庭寄养”救助模式[N];人民日报;2009年

6 胡旭野 本报记者 吴利红 见习记者 贾晶;新模式考验市民承受能力[N];黑龙江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周钢;武汉起草弃孤儿家庭寄养新“国标”[N];湖北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胡静;家庭寄养抢了宠物店生意[N];消费日报;2011年

9 记者 曹秀娟 杨文;太原市成立首个家庭寄养管理站[N];山西日报;2009年

10 郑英;我市家庭寄养接受申请[N];深圳商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润;社会工作介入下寄养儿童康复服务模式的探索[D];郑州大学;2012年

2 何彩平;寄养儿童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牛海涛;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4 李艳鸽;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实务探析[D];郑州大学;2012年

5 冯云鹤;合肥市三十头镇孤残儿童寄养调查[D];安徽大学;2012年

6 杨风梅;家庭寄养与集中供养孤残儿童的社会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马晓琴;寄养儿童社会技能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洪亮;从孤残儿童群体看儿童福利模式及其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龚佩花;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化养育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高莹;儿童福利社会化问题的调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寄养儿童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77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6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