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大学生性格优势、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12:1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性格优势、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的科学,它认为生活的核心并不只是避免麻烦、防止困扰,而是更加关心人生中美好的一面,并发展它。这个领域的重点关注的是那些可以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件。性格优势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被认为是个体的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指导青年发展领域有关教育项目的设计和评估,而且可以应用到其他以“最理想的发展”为目标的领域,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养模式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积极心理学家旨在通过发现个体的性格优势来实现个体的潜力,促进个体的成长。应激的发生既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也受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长时间经受应激事件,会对个体身心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但是同样的应激事件对不同的个体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能是威胁也可能无关紧要,区别就在于个体认知方式、评价方式、态度、价值观、人格等因素的不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有学业压力,还要面临就业、人际交往、恋爱生活等一系列的压力事件。长期的、紧迫的应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改善学校、家庭学习生活环境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但要从根本上降低应激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则需要更为有效的改善学生的认知方式、评价方式、态度、价值观、人格等。特别是发掘并发展应对应激的性格优势。 国外学者对性格优势的相关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性格优势与心理应激、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并未涉及。此外,国内对性格优势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缺乏相关探索。本研究以30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实验等方法,着重探讨了性格优势、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实验条件下性格优势对心理、生理反应的作用,包括以下两项研究: 研究一,通过问卷法收集数据,探讨性格优势、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研究二,性格优势调节心理应激的实验研究。利用实验室激发应激反应,检验应激条件下不同性格优势个体的生理心理反应。 研究发现: (1)性格优势各因子在性别、文理科、生源地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均不显著,仅生命活力因子存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2)性格优势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因子最具预测力,可单独解释变异量的14.6%。 (3)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应激水平越高,心理症状越多。其中,学习因子最具预测力,可单独解释变异量的19.5%。 (4)性格优势对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具有调节作用,即性格优势可以缓冲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性格优势 心理应激 心理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G645.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引言9-13
  • 1.1 问题提出9-10
  • 1.1.1 性格优势与心理应激、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问题9-10
  • 1.1.2 性格优势与心理应激的生理反应研究问题10
  • 1.2 研究思路10-11
  • 1.3 研究意义11-13
  • 1.3.1 理论意义12
  • 1.3.2 实践意义12-13
  • 2 文献综述13-20
  • 2.1 性格优势15-16
  • 2.1.1 性格优势的内涵15
  • 2.1.2 性格优势的测量15-16
  • 2.2 心理应激16-18
  • 2.2.1 心理应激的概念和测量16-17
  • 2.2.2 心理应激的理论模型17-18
  • 2.3 心理应激与健康18
  • 2.4 性格优势、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18-20
  • 3 问卷研究:性格优势、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20-30
  • 3.1 研究目的20
  • 3.2 研究假设20
  • 3.3 研究对象20
  • 3.4 研究工具20-21
  • 3.5 研究程序21
  • 3.5.1 施测过程21
  • 3.5.2 数据统计分析21
  • 3.6 结果与分析21-27
  • 3.6.1 各测量指标的描述性统计21-22
  • 3.6.2 性格优势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22-23
  • 3.6.3 性格优势、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23-27
  • 3.7 讨论27-29
  • 3.7.1 性格优势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27-28
  • 3.7.2 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直接预测作用28
  • 3.7.3 性格优势对心理应激、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28-29
  • 3.8 结论29-30
  • 4 实验研究:性格优势对于实验应激下的生理心理反应的调节作用30-39
  • 4.1 研究目的30
  • 4.2 研究假设30
  • 4.3 研究方法30-31
  • 4.3.1 被试30-31
  • 4.3.2 实验材料31
  • 4.3.3 实验设计31
  • 4.3.4 实验程序31
  • 4.3.5 数据处理31
  • 4.4 结果与分析31-36
  • 4.4.1 基线水平生理指标的差异分析31-32
  • 4.4.2 男女组在任务期的生理心理指标的差异分析32-33
  • 4.4.3 性格优势、实验间期与焦虑水平的关系33-34
  • 4.4.4 性格优势、实验间期与心率的关系34-35
  • 4.4.5 性格优势、实验间期与收缩压的关系35
  • 4.4.6 性格优势、实验间期与舒张压的关系35-36
  • 4.5 讨论36-38
  • 4.5.1 心算应激与心理生理反应的关系36-37
  • 4.5.2 心算应激下不同性格优势被试的心理应激反应37
  • 4.5.3 不同实验间期不同性格优势被试的生理应激反应37-38
  • 4.6 结论38-39
  • 5 总讨论39-43
  • 5.1 性格优势、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9-40
  • 5.2 研究创新40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40-41
  • 5.4 启示41-43
  • 6 总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47-56
  • 致谢56-58
  • 发表论文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张娣;张月娟;阎克乐;;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应激源对血压、心率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3 潘红;;大学生心理应激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4 周剑平,朱浩亮;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J];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5 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6 李璐寰;童辉杰;;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1期

7 车丽萍;庞连生;黄大伟;赵紫凤;;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信人格的关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9 韦有华,汤盛钦;几种主要的应激理论模型及其评价[J];心理科学;1998年05期

10 桑青松;葛明贵;姚琼;;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J];心理科学;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利永;高职生应激、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陈露露;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人格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性格优势、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82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0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