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幼儿园教师的情绪劳动是幼儿园教师基于工作情绪表达规则,在工作情境中与工作对象互动时,个人在情绪调节上付出的所有心力。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是高情绪劳动者,情绪劳动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对师幼互动、幼儿认知水平、情绪表达和身心的发展更起着重要作用。在有关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变量中,缺乏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探讨。本研究旨在了解和分析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和关系(以S市为例),以期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建议。本研究在修订己有问卷后,形成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问卷》和《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正式问卷》,笔者选取了S市227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6名教师接受了深入的访谈。研究结果显示:1.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可分为三维度,分别是:表层扮演、自然表现和深层扮演。修订后的《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正式问卷》是测量其情绪劳动的有效工具。2.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可分为四维度,分别是:职业认知与发展效能感、职业技术效能感、职业人际交往效能感和职业身心效能感。修订后的《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正式问卷》是测量其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有效工具。3.样本中的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平均分为3.68分。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排列次序为:表层扮演(3.13±0.82)自然表现(3.77±0.74)深层扮演(4.02±0.63),各维度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人口学变量影响幼儿园教师的情绪劳动。4.样本中的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分为3.97分。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排列次序为:职业认知与发展效能(3.63±0.62)身心效能(4.03±0.59)职业技术效能(4.07±0.75)人际关系效能(4.30±0.53)。只有身心效能和职业技术效能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余任两维度间都有显著性差异。人口学变量影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自我效能感。5.幼儿园教师整体情绪劳动、自然表现和深层扮演与整体职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表层扮演与整体职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6.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职业自我效能感可显著解释情绪劳动中15.1%的变异量。情绪劳动=(-0.073)×职业认知与发展+0.238×人际关系效能+0.253×身心效能+(-0.048)×职业技术效能。若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则标准化方程为:情绪劳动=0.217×人际关系效能+0.200×身心效能;深层扮演=0.262×身心效能+0.227×人际关系效能;自然表现=0.338×人际关系效能。结合上述结论,本文从政府、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三角度提出了政府应关注幼儿园教师的情绪劳动问题,完善相关制度;幼儿园应创设良好的园所文化,切实关怀教师的情绪劳动;幼儿园教师应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改善情绪劳动状况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情绪劳动 职业自我效能感 关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4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5
- 第一章 研究缘起15-38
- 1. 研究的背景15-16
- 2. 文献综述16-28
- 2.1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概述16-24
- 2.2 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概述24-28
- 3. 文献评析28-31
- 3.1 关于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评析28-31
- 3.2 关于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评析31
- 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31-33
- 4.1 研究的目的31-32
- 4.2 研究的意义32-33
- 5. 核心概念的操作性定义33-34
- 5.1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33-34
- 5.2 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34
- 6. 研究的问题与方法34-38
- 6.1 研究的问题34-35
- 6.2 研究的方法35-37
- 6.3 技术性路线37-38
- 第二章 量表的修订38-51
- 1. 研究目的38
- 2. 研究假设38
- 3. 研究对象38
- 4. 研究工具38-39
- 5. 问卷发放39
- 6. 数据处理39
- 7. 结果与分析39-50
- 7.1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问卷的修订39-44
- 7.2 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的修订44-49
- 7.3 预测问卷和正式问卷的构成49-50
- 8. 讨论50
- 9. 结论50-51
- 第三章 实证研究51-96
- 1. 研究设计51-53
- 1.1 研究假设51
- 1.2 被试选取51-52
- 1.3 研究工具52-53
- 1.4 数据处理方式53
- 2.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统计结果53-64
- 2.1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总体特征53-54
- 2.2 年龄变量上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差异比较54-55
- 2.3 教龄变量上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差异比较55-56
- 2.4 婚姻状况变量上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差异比较56-57
- 2.5 学历变量上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差异比较57
- 2.6 幼儿园性质变量上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差异比较57-58
- 2.7 幼儿园等级变量上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差异比较58-59
- 2.8 编制变量上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差异比较59
- 2.9 职称变量上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差异比较59-60
- 2.10 月工资变量上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差异比较60-61
- 2.11 行政变量上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差异比较61-62
- 2.12 岗位变量上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差异比较62
- 2.13 班级变量上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差异比较62-64
- 3.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交互作用64-76
- 3.1 人口学变量交互作用对幼儿园教师总体情绪劳动的影响64-66
- 3.2 人口学变量交互作用对幼儿园教师表层扮演的影响66-70
- 3.3 人口学变量交互作用对幼儿园教师深层扮演的影响70-73
- 3.4 人口学变量交互作用对幼儿园教师自然表现的影响73-76
- 4. 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统计结果76-90
- 4.1 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特征76-78
- 4.2 年龄变量上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78-79
- 4.3 教龄变量上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79-80
- 4.4 婚姻变量上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80-81
- 4.5 学历变量上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81
- 4.6 幼儿园性质变量上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81-82
- 4.7 幼儿园等级变量上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82-83
- 4.8 编制变量上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83-84
- 4.9 职称变量上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84-85
- 4.10 月工资变量上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85-86
- 4.11 行政变量上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86
- 4.12 岗位变量上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86-88
- 4.13 班级变量上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88-90
- 5.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90-91
- 6. 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对情绪劳动的回归分析91-96
- 6.1 阶层回归分析91-92
- 6.2 复回归分析92-93
- 6.3 逐步多元回归分析93-96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96-111
- 1.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情况的分析与讨论96-103
- 1.1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整体情况分析96-98
- 1.2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各维度差异的情况分析98-100
- 1.3 人口学变量对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分析100-103
- 2. 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分析与讨论103-109
- 2.1 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情况分析103-104
- 2.2 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差异的情况分析104-105
- 2.3 人口学变量对幼儿园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105-109
- 3.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分析109-111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111-122
- 1. 研究的结论111-112
- 2. 研究的建议112-117
- 2.1 政府应关注幼儿园教师的情绪劳动问题,完善相关制度112-114
- 2.2 幼儿园应创设良好的园所文化,切实关怀教师的情绪劳动114-116
- 2.3 幼儿园教师应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改善情绪劳动状况116-117
- 3. 研究的反思117-119
- 3.1 研究的创新117-118
- 3.2 研究的不足118-119
- 4. 研究的展望119-122
- 4.1 明确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本质界定119-120
- 4.2 丰富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方法120
- 4.3 拓展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内容120-122
- 参考文献122-127
- 附录127-130
- 后记130-1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爱武;幼儿园教师应不断创新[J];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2 魏金娥;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形式和原则[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周翠萍,齐敏;做合格的幼儿园教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步社民;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从哪里来[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5 张静;试谈幼儿园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武汉市新城区幼儿园教师优质教学活动获奖名单[J];成才;2004年11期
7 李志霞;关于幼儿园教师应尊重儿童行为的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8 智洁;卢清;;弱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态度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智洁;卢清;;弱势群体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态度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4期
10 花玉芳;;对教师心中有“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问题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琼;蒋俊华;;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正式编制[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2 昌文梅;;你会更加风采[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王中满;;幼儿园教师洗手认知情况调查[A];第六届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邓惠颖;;浅谈高校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5 徐金霞;;教师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6 徐金霞;;教师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年
7 马晔;;浅谈创造型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8 廖长霞;;幼儿园教师文化建设实践初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9 刘兰霞;;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梁樱;马华维;;天津市市区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宗河;幼儿园教师配备有了国家标准[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记者 蒲飞;徐乘参加黄委幼儿园教师节座谈会[N];黄河报;2013年
3 记者 蒋夫尔;新疆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纳入编制管理[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媛;立法确定教师最低工资标准[N];法制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张维;京城部分幼儿园教师九成外地户籍[N];法制日报;2012年
6 大理州幼儿园 杨晓勤;以反思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维;教师流动纳入幼儿园质量重点评估[N];法制日报;2012年
8 主持人 程熳;技能大赛赛“红”了幼师[N];黄石日报;2010年
9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 朱家雄;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N];中国教师报;2011年
10 张艾秋;由虐童事件想到职业道德[N];青海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琼;“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蓉晖;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芸;养育事件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艳蕾;上海市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秦奕;幼儿园教师问题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继英;幼儿园教师提问行为及其观念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龚晖;幼儿园教师课程审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艳;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涛;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政策的内容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8 何为;基于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教师品性测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张冬瑞;幼儿园教师运用非正式评价的现状及改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于小清;幼儿园教师关怀行为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0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