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21:23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考试作为一种生活事件已经或正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突出的心理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学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国内外研究者围绕考试心理活动过程的特征、影响考试活动绩效的因素以及容易产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等方面内容展开了研究。但是由于考试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目前该领域研究既零散又大多数是描述性的,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系统的实证研究。本研究首次提出从历时的时间维度、共时的意识维度和考试情境维度出发,来对中学生考试心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路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经验实证法与实验验证法等研究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揭示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发展现状出发,系统考察考试心理活动过程揭示考试心理素质的内涵、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探讨运用心理素质教育实验解决其考试心理问题进而促进学生考试心理素质发展的可能性、现实性和有效性。整个研究分为四部分,主要涉及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概念、结构、功能、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考试心理问题的概念、类型、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考试心理问题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教育干预的可能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等。综合本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考试心理既是一个历时的过程,又是一个共时的结构。采用功能-结构策略和过程-结构策略,从历时的时间维度、共时的意识维度和考试情境维度出发,可以对在不同时段下的考试心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2.通过文献分析,归纳出了13种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人际敏感、焦虑、怯场、自责、家庭压力、身体症状、动力问题、强迫、抑郁、自卑、精神病性、认知问题和神经症。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3.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症状水平既随年级的增高而增高,也随着重要考试的来 临而升高;且存在年级、性别、城乡和学校类型差异。 4采用过程-结构策略,获得了由3个维度、19个因素构成的中学生考试心理素 质结构模型:心理控制感(自制力、自信、控制倾向、冲动性、坚持性、控制信念 和情绪波动性)、心理能量(认知能力、勤奋、情绪调控、责任感、元认知意识、 挫折耐受力、活动性、成就欲和元认知监控)和心理弹性(认知能力、乐观主义、 轻松兴奋、独立性和情绪调控)。 5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水平既随年级升高而降低,又随着重要考试的来临而降 低:存在年级、性别、城乡和学校类型差异。 6考试心理素质、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对考试,0理问题有直接效应。考试心理素 质、自身因素和家庭因素互为中介对学生考试心理问题产生间接效应;而学业成绩 通过考试心理素质和家庭因素对考试心理问题产生间接效应;学校因素通过考试心 理素质、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对考试心理问题产生间接效应。 7家庭因素和考试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有直接效应。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和考试 心理问题通过家庭因素对学业成绩产生间接效应;考试心理问题和学校因素通过考 试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产生间接效应。 8考试心理素质整合教育干预能显著地改善中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解决其存在 或呵能存在的考试心理问题,促进其考试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其应试能力。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系统地考察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类型及特征:科学 系统地分析了考试心理活动,探讨了考试心理素质概念的内涵、结构及其功能:通 过教育干预实验,验证了考试心理素质教育对解决考试心理问题提高中学生考试心 理素质的可能性、现实性和有效性;丰富和拓展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其实 践意义在于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考试心理问题的诊断、咨询辅导和教育 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考试心理问题 考试心理素质 影响因素 学业成绩 教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1 问题提出11-15
  • 1.1 研究价值11-12
  • 1.1.1 科学研究考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11
  • 1.1.2 科学研究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11
  • 1.1.3 客观研究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11-12
  • 1.2 研究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是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研究现状的必然需要12-14
  • 1.3 本研究的创新处14-15
  • 2 研究方法15-16
  • 2.1 研究思路15
  • 2.2 基本假设15
  • 2.3 具体研究方法15-16
  • 2.4 研究对象16
  • 2.5 资料处理方法16
  • 3 研究一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类型及特征研究16-33
  • 3.1 考试心理及考试心理问题概念的界定16-18
  • 3.1.1 考试心理应激特征分析16-17
  • 3.1.2 考试心理问题分析及考试心理问题的界定17-18
  • 3.2 考试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18-20
  • 3.2.1 考生的主观原因18-19
  • 3.2.1.1 生物因素18
  • 3.2.1.2 心理因素18-19
  • 3.2.2 客观原因19-20
  • 3.3 考试心理问题的类型及特征20-21
  • 3.3.1 认知问题20
  • 3.3.2 个性问题20-21
  • 3.3.3 适应性问题21
  • 3.4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实证研究21-28
  • 3.4.1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症状自评量表(ATMP)的编制21-22
  • 3.4.1.1 问卷编制原则21
  • 3.4.1.2 问卷编制过程21-22
  • 3.4.2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类型的因素分析22-28
  • 3.4.2.1 研究目的22
  • 3.4.2.2 研究对象22
  • 3.4.2.3 研究材料22
  • 3.4.2.4 研究程序22
  • 3.4.2.5 结果与分析22-28
  • 3.4.2.5.1 项目分析22-23
  • 3.4.2.5.2 因素分析23-25
  • 3.4.2.5.3 问卷信度检验25-26
  • 3.4.2.5.4 问卷效度检验26-28
  • 3.5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特点研究28-32
  • 3.5.1 研究目的28
  • 3.5.2 研究材料28
  • 3.5.3 被试构成28-29
  • 3.5.4 正式测量29
  • 3.5.5 统计处理29
  • 3.5.6 结果与分析29-32
  • 3.5.6.1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方差分析与简单效应分析29
  • 3.5.6.2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性别差异29-30
  • 3.5.6.3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学校类型差异30
  • 3.5.6.4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家庭来源差异30-31
  • 3.5.6.5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31-32
  • 3.6 结论32-33
  • 4 研究二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33-62
  • 4.1 考试心理素质的概念分析33-34
  • 4.2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结构模型的理论建构34-39
  • 4.2.1 结构模型建构的思路34-35
  • 4.2.2 考试心理素质结构模型的理论分析35-39
  • 4.2.3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理论构想模型39
  • 4.3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研究39-42
  • 4.3.1 方法40
  • 4.3.2 内容分析程序40-41
  • 4.3.2.1 问卷筛选40-41
  • 4.3.2.2 问卷的阅读与内容分析41
  • 4.3.3 结果与讨论41-42
  • 4.3.4 小结42
  • 4.4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结构的实证研究42-55
  • 4.4.1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问卷的编制43
  • 4.4.2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结构的因素分析43-55
  • 4.4.2.1 研究目的43
  • 4.4.2.2 研究对象43-44
  • 4.4.2.3 研究材料44
  • 4.4.2.4 研究程序44
  • 4.4.2.5 结果与分析44-55
  • 4.4.2.5.1 项目分析44-45
  • 4.4.2.5.2 因素分析45-50
  • 4.4.2.5.3 问卷信度检验50-51
  • 4.4.2.5.4 问卷效度检验51-55
  • 4.5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特点研究55-61
  • 4.5.1 研究目的55
  • 4.5.2 研究材料55
  • 4.5.3 被试构成55
  • 4.5.4 统计处理55
  • 4.5.5 结果与分析55-61
  • 4.5.5.1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方差分析55-56
  • 4.5.5.2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性别差异56-57
  • 4.5.5.3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学校类型差异57-58
  • 4.5.5.4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家庭来源差异58
  • 4.5.5.5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年级差异58-61
  • 4.6 结论61-62
  • 5 研究三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62-69
  • 5.1 研究目的62
  • 5.2 研究对象62
  • 5.3 研究工具62-63
  • 5.4 结果与分析63-68
  • 5.4.1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63-66
  • 5.4.1.1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63-64
  • 5.4.1.2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路径系数分析64-66
  • 5.4.1.2.1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64-65
  • 5.4.1.2.2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65-66
  • 5.4.2 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66-68
  • 5.4.2.1 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66-67
  • 5.4.2.2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路径系数分析67-68
  • 5.4.2.2.1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67
  • 5.4.2.2.2 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67-68
  • 5.5 结论68-69
  • 6 研究四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培育研究69-79
  • 6.1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教育促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9
  • 6.1.1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教育促进的必要性69
  • 6.1.2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教育促进的可行性69
  • 6.2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教育整体干预措施研究69-74
  • 6.2.1 心理素质教育的教育干预研究69
  • 6.2.2 考试心理素质教育的教育干预研究69-74
  • 6.2.2.1 整合性教育干预的途径和方式70
  • 6.2.2.2 整合性教育干预的目标和内容70-71
  • 6.2.2.3 整合性教育干预的实施策略71-74
  • 6.2.2.3.1 开设考试心理素质专题训练课71-73
  • 6.2.2.3.2 开展个别咨询辅导73-74
  • 6.2.2.3.3 实施家庭辅导74
  • 6.3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教育促进的实验研究74-79
  • 6.3.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74-75
  • 6.3.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75-76
  • 6.3.3 实验结果与分析76-79
  • 6.3.3.1 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在各测验前后测得分的比较76-78
  • 6.3.3.2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后学业成绩比较78-79
  • 6.4 结论79
  • 7 总讨论79-87
  • 7.1 考试心理问题研究的逻辑思考79-80
  • 7.2 若干基本概念80-81
  • 7.3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特点81-83
  • 7.4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特点83-84
  • 7.5 考试心理素质的功能84-85
  • 7.6 提高学生考试心理素质水平是解决考试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85-86
  • 7.7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86-87
  • 8 结论87-88
  • 参考资料88-92
  • 附录1-792-117
  • 写在后面的话语11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江琦;张大均;;考试心理素质在考试心理问题与考试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2 余澄;;中学生考试心理障碍及其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9年10期

3 杨柳;;考前学生心理特点及其音乐教育疏导[J];考试与评价;2013年07期

4 林健浓;;良好的习惯为高考加分[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01期

5 罗晓路,江琦,简福平;中学生考试活动绩效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6 江琦,张大均;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发展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7 江琦,张大均;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8 江琦;张大均;;中学生考试心理和行为问题症状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廖明英;高考压力、应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郑丹丹;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仝曦;初三学生考试焦虑分类及意象干预[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张爱;身体锻炼对江苏省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压力认知评价、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9年

5 王宝勇;初中生人格特质、归因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04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e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