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02:29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实现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部分:绪论及相关理论基础。梳理国内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人学理论、社会学理论进行阐释,为论文撰写提供借鉴和指导。第二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调查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政治信仰坚定,拥护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有远大理想目标,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较高等。由于大学生处于特殊的时代环境下,且自身的思想、心理、行为尚不稳定,极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因此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倾向明显、集体意识淡薄、道德认知和行为脱节、心理压力大、心理耐挫能力偏弱等。第三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成因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的。经济全球化、经济社会发展、多媒体的兴起、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家庭因素等都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带来影响。第四部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对策。为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应...
【文章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 相关概念
1.6 理论基础
1.6.1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1.6.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1.6.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
第2章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
2.1 调查情况说明
2.2 调查数据统计
2.2.1 政治观方面
2.2.2 人生观方面
2.2.3 道德观方面
2.2.4 法制观方面
2.2.5 心理方面及其他
第3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积极方面
3.1.1 政治信仰坚定
3.1.2 理想目标远大
3.1.3 综合素质较高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消极方面
3.2.1 物质主义倾向明显
3.2.2 集体意识淡薄
3.2.3 道德、法律认知和行为脱节
3.2.4 心理耐挫能力偏弱
3.2.5 对网络依赖严重
3.3 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第4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成因分析
4.1 宏观环境的影响
4.1.1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1.2 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1.3 新媒体的影响
4.2 微观环境的影响
4.2.1 家庭的影响
4.2.2 同辈群体的影响
4.2.3 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第5章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对策
5.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5.1.1 优化教学内容
5.1.2 改进教学方法
5.1.3 完善教学平台
5.2 加强实践教育
5.2.1 社会实践教育
5.2.2 校园实践教育
5.3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5.3.1 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5.3.2 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5.3.3 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能力
5.4 心理健康教育
5.4.1 丰富心理疏导内容
5.4.2 强化挫折教育
5.4.3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
5.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5.5.1 物质文化
5.5.2 精神文化
5.5.3 制度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221828
【文章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 相关概念
1.6 理论基础
1.6.1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1.6.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1.6.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
第2章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
2.1 调查情况说明
2.2 调查数据统计
2.2.1 政治观方面
2.2.2 人生观方面
2.2.3 道德观方面
2.2.4 法制观方面
2.2.5 心理方面及其他
第3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积极方面
3.1.1 政治信仰坚定
3.1.2 理想目标远大
3.1.3 综合素质较高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消极方面
3.2.1 物质主义倾向明显
3.2.2 集体意识淡薄
3.2.3 道德、法律认知和行为脱节
3.2.4 心理耐挫能力偏弱
3.2.5 对网络依赖严重
3.3 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第4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成因分析
4.1 宏观环境的影响
4.1.1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1.2 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1.3 新媒体的影响
4.2 微观环境的影响
4.2.1 家庭的影响
4.2.2 同辈群体的影响
4.2.3 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第5章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对策
5.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5.1.1 优化教学内容
5.1.2 改进教学方法
5.1.3 完善教学平台
5.2 加强实践教育
5.2.1 社会实践教育
5.2.2 校园实践教育
5.3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5.3.1 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5.3.2 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5.3.3 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能力
5.4 心理健康教育
5.4.1 丰富心理疏导内容
5.4.2 强化挫折教育
5.4.3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
5.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5.5.1 物质文化
5.5.2 精神文化
5.5.3 制度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221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22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