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羞耻感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22:15
本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羞耻感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全球化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也趋于开放,但是性心理健康教育却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压制而未引起重视。再加上中国教育领域性教育的缺失,导致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采取非健康安全的性行为,这种不安全的性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未婚先孕、早产和人流手术等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身心损耗。鉴于家庭作为个体发展的微环境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羞耻感作为一种对自我的负性省察和评价的情感体验,对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论文在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探索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羞耻感形成是否会产生影响;此外,还进行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同时了解羞耻感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在大学生的性行为和性心理健康中所扮演的角色,为大学生的家庭学校性教育和性心理健康研究搭建一定的科学平台。本研究采用的量表分别是:中文版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大学生羞耻感量表(SS)、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且在成都地区三所高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分析的方法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及行为、大学生羞耻感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结合访谈,采取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羞耻感水平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在性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t=1.08 p0.01)。(2)父亲拒绝和母亲拒绝以及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羞耻感呈显著正相关(r=0.52;r=0.42;r=0.41;p0.01);父亲温暖的教育方式与大学生羞耻感显著负相关(r=-0.41;p0.05)。(3)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分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0.25;p0.01);母亲拒绝和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分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39;r=0.32;p0.01)。(4)羞耻感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和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教养行为 大学生羞耻感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4
- 1.1 问题提出12-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2.1 理论意义13
- 1.2.2 实践意义13-14
- 2 文献综述14-25
- 2.1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14-16
- 2.1.1 定义14
- 2.1.2 父母教养方式类型14
- 2.1.3 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14-15
- 2.1.4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工具15-16
- 2.2 羞耻感研究概述16-20
- 2.2.1 羞耻感的定义16-17
- 2.2.2 羞耻感的心理学理论17-18
- 2.2.3 羞耻感的测量18-20
- 2.3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研究20-22
- 2.3.1 定义20-21
- 2.3.2 性心理健康的理论取向21
- 2.3.3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测量21-22
- 2.4 父母教养方式与羞耻感的相关研究22-23
- 2.5 父母教养方式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3-24
- 2.6 羞耻感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4-25
- 3 研究设计与实施25-29
- 3.1 研究目的25
- 3.2 研究假设25
- 3.3 研究方法25-27
- 3.3.1 研究对象25
- 3.3.2 研究方法25-26
- 3.3.3 研究工具26-27
- 3.4 研究程序27-29
- 3.4.1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27
- 3.4.2 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27
- 3.4.3 个案访谈27-29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9-41
- 4.1 大学生羞耻感水平的基本情况分析29-30
- 4.1.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羞耻感水平对比情况29
- 4.1.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羞耻感水平比较29-30
- 4.2 不同家庭状况下的大学生羞耻感水平对比研究30-33
- 4.2.1 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下大学生羞耻感水平的研究30-31
- 4.2.2 不同的父母职业下大学生羞耻感水平的研究31-32
- 4.2.3 不同家庭结构对大学生羞耻感水平的影响研究32-33
- 4.3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羞耻感水平的相关分析33-34
- 4.3.1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羞耻感水平的相关分析33
- 4.3.2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羞耻感的回归分析33-34
- 4.4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基本情况研究34-38
- 4.4.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研究34-35
- 4.4.2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35
- 4.4.3 家庭基本状况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研究35-38
- 4.5 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38-39
- 4.5.1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结果38
- 4.5.2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38-39
- 4.6 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羞耻感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研究结果39-41
- 4.6.1 大学生羞耻感与性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39
- 4.6.2 大学生羞耻感在父母教养方式及性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39-41
- 5 综合讨论与结论41-49
- 5.1 分析讨论41-46
- 5.1.1 大学生在羞耻感水平的现状分析41-42
- 5.1.2 父母教育方式与大学生羞耻感的关系42-43
- 5.1.3 大学生在性心理健康水平上的统计分析结果讨论43-44
- 5.1.4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44-45
- 5.1.5 大学生羞耻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45-46
- 5.2 研究结论46
- 5.3 建议46-48
- 5.3.1 家庭教育建议46-47
- 5.3.2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建议47
- 5.3.3 个案咨询建议47-48
- 5.4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48-49
- 5.4.1 本研究的创新点48
- 5.4.2 本研究的不足48-49
- 参考文献49-53
- 附录53-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杰;孟会敏;;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2 陈英敏;高峰强;;“羞怯”与“羞耻”之辨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李健芳;;羞愧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12期
4 赵科;高长松;尹可丽;;大学生性态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9期
5 钟杰,李波,钱铭怡;自尊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6 王登峰,王燕,张雨新;心理控制源倾向与抑郁、羞耻、及自尊的关系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05期
7 钱铭怡,BerniceAndrews,朱荣春,王爱民;大学生羞耻量表的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4期
8 李波,钱铭怡,钟杰;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羞耻感等因素影响模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召锋;中学生内疚与羞耻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羞耻感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5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