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学绩、自尊及人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10:02
本文关键词:父亲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学绩、自尊及人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因为经济原因,很多人无力将孩子带到城市从而形成留守子女群体,目前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初步揭示出了这一群体所存在的问题,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父母双亲都外出的留守儿童,忽略了单亲外出尤其是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而后者恰恰是我国留守儿童的主体,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男性外出务工,这些家庭的孩子得不到或很少得到父亲的关爱,产生父亲缺失现象。因此,父亲缺失对他们心理发展的影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目前我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起步,更无可借鉴的研究结论。 因此,本研究以父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问卷、自尊量表、人格问卷、对留守儿童有关于父亲书信、日记等的分析,探讨父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人格,自尊及学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父亲在促进儿童学绩、自尊及人格发展上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角色。 (2)父亲缺失对于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消极的影响大于积极的影响。 (3)父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成就自尊存在一定的影响,完整家庭儿童的成就自尊显著高于父亲缺失的留守儿童。 (4)由教师评定的学业成绩对儿童的总体自尊及自尊各维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留守儿童的对自己学习好坏的体验对留守儿童的总体自尊有一定的影响。 (5)在人格方面,父亲缺失对于留守儿童的人格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完整家庭的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更多的表现出冷漠、孤独、冷静寡言、行为拘谨、忧虑不安和抑郁压抑。与完整家庭的女童相比,父亲缺失的留守女童,表现出谨慎、想问题比较周到、更加的成熟的特征。与完整家庭的男童相比,父亲缺失的留守男童更多的表现出冷漠、孤独、不和群。 (6)在学业成绩、学业体验与人格的关系上,学业成绩被评定为差的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不安和缺乏信心,在学业体验上,学业体验高的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强的情绪稳定性、社会意识成熟性,并且做事认真、学习上比较刻苦,而学业体验消极组的留守儿童更多的表现出情感易激动、易苦恼,紧张焦虑等人格特点。 (7)在人格与自尊的关系上,表明越是情绪稳定、面对现实、社会意识成熟、能沉着地应付现实问题,而且认真、社会价值比较成熟、在学习上认真刻苦、敢于大胆交际、自我控制能力强、能合理支配自己的行为和感情,越是总体自尊比较高;越是过于谨慎、个人主义、处事圆滑、忧虑不安、烦恼自扰、急躁易怒、抑郁压抑、紧张焦虑、对人对事缺乏信心,总体自尊越低。 (8)从学绩、自尊及人格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好的学业成绩、良好的学业体验,能促进儿童良好的人格。而良好的人格又能提高父亲缺失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反过来,较高的自尊水平,良好的人格又是取得好的学业成绩的有利保证和促进因素。
【关键词】:父亲缺失 留守儿童 学绩 自尊 人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12
- 2 文献综述12-23
- 2.1 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12-16
- 2.1.1 留守儿童的定义12-13
- 2.1.2 留守儿童的年龄13
- 2.1.3 留守儿童的数量13-14
- 2.1.4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发展14-15
- 2.1.5 留守儿童的学绩15-16
- 2.2 关于父亲缺失的研究16-23
- 2.2.1 父亲缺失的概念界定16-17
- 2.2.2 国外关于父亲缺失的研究17-21
- 2.2.2.1 父亲缺失对儿童性别角色认同的影响17-18
- 2.2.2.2 父亲缺失对儿童学绩和行为问题的影响18-19
- 2.2.2.3 父亲缺失对儿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9-20
- 2.2.2.4 父亲缺失对儿童生理的影响20-21
- 2.2.3 国内关于父亲缺失的研究成果21-23
- 3 对以往研究的反思23-25
- 3.1 对于父亲缺失研究的反思23-24
- 3.2 对于留守儿童研究的反思24-25
- 4 研究构想25-28
- 4.1 研究目的25
- 4.2 研究意义25-26
- 4.2.1 理论意义25-26
- 4.2.2 实际意义26
- 4.3 研究假设26
- 4.4 研究对象26-27
- 4.5 研究工具27-28
- 5 量化结果与分析28-51
- 5.1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学业成绩28-30
- 5.1.1 小结30
- 5.2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自尊状况30-35
- 5.2.1 父亲缺失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尊发展差异比较31-32
- 5.2.2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自尊发展的性别差异32
- 5.2.3 父亲缺失各因素下留守儿童自尊发展状况32-34
- 5.2.3.1 父亲外出务工各因素下留守儿童自尊发展的差异32
- 5.2.3.2 与父亲感情因素对留守儿童自尊发展影响差异32-33
- 5.2.3.3 留守儿童知觉父母不同关系下自尊发展差异33-34
- 5.2.4 小结34-35
- 5.3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人格特征35-43
- 5.3.1 父亲缺失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差异36-37
- 5.3.2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37-38
- 5.3.3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的年级差异38-39
- 5.3.4 父亲缺失各因素下留守儿童人格特征39-42
- 5.3.4.1 父亲外出务工各因素下留守儿童人格特征40-41
- 5.3.4.2 与父亲感情因素对留守儿童人格影响差异41-42
- 5.3.4.3 母亲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人格的影响42
- 5.3.5 小结42-43
- 5.4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学绩、自尊与人格关系43-47
- 5.4.1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自尊与学绩的关系43-44
- 5.4.2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人格与学绩的关系44-46
- 5.4.3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自尊与人格的关系46-47
- 5.5 自编问卷结果分析47-51
- 5.5.1 留守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基本情况47
- 5.5.2 留守儿童父亲外出务工情况47-48
- 5.5.3 父亲外出对留守儿童与父亲情感的影响48-50
- 5.5.4 父亲外出后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50-51
- 6 质性研究结果与分析51-61
- 6.1 父亲缺失留守儿童信件、日记分析51-61
- 6.1.1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学绩、情感体验及父职角色51-60
- 6.1.1.1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学绩状况及原因53-55
- 6.1.1.2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情感体验55-58
- 6.1.1.3 农村背景下父职角色58-59
- 6.1.1.4 小结59-60
- 6.1.2 留守儿童班主任、母亲访谈记录60-61
- 6.1.2.1 留守儿童班主任访谈记录60
- 6.1.2.2 留守儿童母亲访谈记录60-61
- 6.1.2.3 小结61
- 7 全文总结61-71
- 7.1 总讨论61-67
- 7.1.1 农村留守儿童父职角色探讨61-63
- 7.1.2 父亲缺失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63-64
- 7.1.3 父亲缺失对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64-65
- 7.1.4 父亲缺失对留守儿童人格的影响65-66
- 7.1.5 父亲缺失下留守儿童学绩、自尊及人格之间的关系66-67
- 7.2 研究的结论与启示67-68
- 7.2.1 研究的主要结论67-68
- 7.2.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8
- 7.3 教育建议68-71
- 7.3.1 对学校的建议68-69
- 7.3.2 对留守儿童父母的建议69-70
- 7.3.3 对留守儿童所在地区的建议70-71
- 参考文献71-75
- 附录75-81
- 后记8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晓燕;;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0期
2 李晓巍;刘艳;;父教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萍萍;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滕秋玲;父亲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2 朱淑贞;父亲缺失对小学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自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三蕊;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晓伟;初中生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和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张恩凯;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王宝勇;初中生人格特质、归因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7 韩婉姝;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父亲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学绩、自尊及人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8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