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教育智慧——一种批判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追问教育智慧——一种批判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智慧 亚里士多德 教育机智 现象学教育学 教师 教学机智 爱智慧 教育价值 逻各斯 我国教育
【摘要】:正一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曾经指出,一个社会的特征或者风格,取决于这个社会把什么东西看作是最令人敬重或最值得崇敬的。[1]如果不惮于将问题简单化,我们完全可以把人们究竟如何来认识教育的价值,究竟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智慧 亚里士多德 教育机智 现象学教育学 教师 教学机智 爱智慧 教育价值 逻各斯 我国教育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曾经指出,一个社会的特征或者风格,取决于这个社会把什么东西看作是最令人敬重或最值得崇敬的。[1]如果不惮于将问题简单化,我们完全可以把人们究竟如何来认识教育的价值,究竟把哪些人视为是“受过教育”的人来作为评定当今教育存在方式的规准,并从而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麟雏;关于“自然辩证法”对象的对话[J];人文杂志;1980年01期
2 黄龙保;略论思维发展中的知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J];江淮论坛;1980年06期
3 纪树立;科学史:批判和继承[J];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4 谢先仁;关于性质判断新分类的刍议[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5 徐大同 ,朱一涛;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罗剑辉;略论归纳推理及其结论的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1期
7 周志荣;开一代科学事业的战斗哲学——简述培根的哲学思想[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8 朱葵菊;培根对迷信和权威崇拜的批判[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4期
9 刘长林;《内经》的五行学说与系统论[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4期
10 陈修斋;试论西欧大陆唯理论派哲学家的实体学说的演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秋野;;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看联想在俄语阅读中的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刘世红;;追求女性解放的两朵奇葩——简·爱与爱德娜·蓬迪里埃之比较[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陈兴良;;群体犯罪学的理论框架——行为科学在犯罪学中的运用[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4 周一农;;教师职业口语的得体性原则与学生腔[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李匡武;;略论形式逻辑的发展[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6 朱波;;论形式逻辑有无阶级性问题[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7 马佩;;论直言判断的种类[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8 莫绍揆;;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9 葛力;;培根的归纳逻辑[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10 姜成林;;科学与逻辑[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辉;求新 求精 求实[N];光明日报;2000年
2 马惠娣(作者为中国文化研究所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认识休闲学[N];光明日报;2000年
3 苏恩泽;“没有图形就没有思考”[N];解放军报;2000年
4 昆明医学院副教授 董峻 本报记者 李渝;医学方法论释义[N];健康报;2000年
5 阎振起;文化古国展风采[N];吉林日报;2000年
6 王孙;“服饰文化”的文化见识[N];金融时报;2000年
7 国昌;说校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周春水;开展对问题的认识论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0年
9 ;美根源于善[N];深圳商报;2000年
10 李军;引进版热销 输出版走俏[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继杰;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余俊伟;弗协调逻辑应用于道义逻辑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7 吴宝康;论怀特小说的悲剧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铭;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D];浙江大学;2005年
9 林德全;论教育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计海庆;“机器人”观念的形成及其影响的哲学考察[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立强;构筑理想化的人性庙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西方思想的两次转渡[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世涛;论近代英国经验论实体学说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徐怀谦;中西古代诗教之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王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比较[D];湘潭大学;2001年
7 原威则;可持续与发展的续造——时间之思[D];河南大学;2002年
8 梁礼宏;科学解释语用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宋建平;形而上学终结了吗?[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爱珍;语义模糊的认知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01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0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