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时的教育救国思想及办学实践评析
发布时间:2017-10-27 12:20
本文关键词:陈时的教育救国思想及办学实践评析
【摘要】: 教育救国思想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想,是近代中国先驱人物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对社会矛盾和时代挑战进行积极回应的历史产物,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随着清朝的“门户”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所摧折,中国有识之士才意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林则徐、魏源等首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关注夷情及世界大潮,由此特别重视人才和教育问题。苟延残喘的清政府随后以派遣留学生到海外“淘宝”等途径,以图能够挽救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通过一批又一批“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不断引进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文化逐渐传入中国,深刻地影响着广大的知识分子,也影响着年轻的陈时。 陈时以教育为己任,四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在艰苦的环境中办教育,实属罕见。虽说他所留下的文字材料极少,这给我们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增加了难度,但笔者从他所留下的少量文字及校友的回忆中,从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不难看出他有较多的教育思想,如他对社会的理想勾画,对社会实体的认识和分析,对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认识。梳理掌握的有关史料,笔者认为陈时的教育救国思想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爱国爱校,振兴中华;二是文化素质——有教无类,兼容并蓄。他为寻求救国途径,负笈东渡日本,苦学文化知识,分析日本兴旺发达的原因,规划发展教育、救国强民的道路,他在国家危难深重时期,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开发民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在办理中华大学的过程中,他的办学思想主要从以几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八字校训——成德、达材、独立、进取:第二,办学理念——兴学育才为中华;第三,学习目标——效仿庆应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第四,育人标准——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第五,服务社会——积极响应平民教育活动和职业教育活动。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陈时或许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遭到后日的批评,但是他毁家兴学,矢志不渝地为培养社会高等教育人才努力奋斗的经历和中华大学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证明他是中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先行者、成功的实践者和爱国主义者,在中国私立高等教育史上确立了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华大学的发展历程也给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陈时 教育救国 办学思想 中华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529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言8-12
- (一) 选题概述8
- (二) 概念及研究对象的界定8-9
- (三)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9-10
- (四) 主要研究方法10-12
- 一、陈时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与主要体现12-22
- (一) 陈时其人其事12-15
- (二) 陈时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15-19
- (三) 陈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体现19-22
- 二、陈时关于武昌私立中华大学的办学思想22-30
- (一) 八字校训——成德·达材·独立·进取22-23
- (二) 办学理念——兴学育才为中华23-24
- (三) 学习目标——效仿庆应大学和早稻田大学24-25
- (四) 育人标准——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25-28
- (五) 服务社会——积极响应平民教育活动和职业教育活动28-30
- 三、陈时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与评价30-37
- (一) 陈时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30-34
- (二) 陈时教育救国思想的评价34-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后记4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梅;私立明德中学办学实践及对近代湖南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施学敏;1919年恽代英政治思想转变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3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034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