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视角下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养成教育问题
本文关键词:社会化视角下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养成教育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化视角 城市农民工子女 养成教育 家庭教育 公办学校 偏差行为 行为习惯 家长 生活习惯 教育方式
【摘要】:从社会化的视角出发,分析城市农民工子女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指出城市农民工子女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他们与城市生活的不协调,既影响其个人发展,更影响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文明进程。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社会化视角 城市农民工子女 养成教育 家庭教育 公办学校 偏差行为 行为习惯 家长 生活习惯 教育方式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城市农民工子女是指非本市籍而在本市务工的农民工的孩子,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新群体,由于生活、学习和文化等环境的巨大变化,其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和城市规则格格不入,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冲突,造成各方面的不适应。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将一个自然人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兰;;养成教育:青少年偏差行为预防与矫治的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未来二十年流动人口犯罪对辽宁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汪明林;邱膑扬;;遗产资源保护及旅游发展中政府的制度作为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5期
3 刘春生,马振华,张宇;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翟立群;;兰州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帅庆;刘凯;;法社会学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成因与对策分析[J];青年探索;2006年05期
6 贺武华;杨小芳;;薄弱学校发展困境的社会学解释[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4期
7 陈东燕;柴云梅;;论运动员的社会角色定位[J];山东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8 陈振勇;郭志禹;;武术运动国际传播发展理念——身体文化的互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方耀楣;王兵团;;城市拆迁上访的社会学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9期
10 吴代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与对策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王雪萍;十六至十八世纪婢女生存状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严谨;河南省某村HIV/AIDS社会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李生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继红;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双向视角员工—组织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闫国芳;乡土社会视阈下的花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8 丁成际;“群居和一”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政堂;新时期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林;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社会化职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高占东;社会医疗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公平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3 朱海鹃;当代中国生育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张军献;论休闲时代体育俱乐部的经营[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保成;扶贫小额信贷对农村贫困妇女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史仕羽;论城市经营可持续发展[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张贞云;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社会化[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颖;课堂交往中的学生人格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9 丁芮;近代湖南社会控制研究(1840-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国庆;市民视野下的明代商人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作翰;张英洪;;当代中国农民的受教育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梁拴荣;;农民工子女“边际人格”形成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英英;青少年行为偏差的教育社会学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4 郭建鑫;;教育公平、公共财政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J];农村经济;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纪望平;大学生的社会化与社会实践[J];惠州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杨静漪;从道德社会化视角看:大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衔接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Z1期
3 田振军,吴宏江,李振斌;从体育社会化视角论我国21世纪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李英田;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另一个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S1期
5 严念慈,徐艳;青少年偶像崇拜:社会化视角的解读[J];青年探索;2004年03期
6 刘宝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7 李涛;从政治社会化视角论典型示范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8 符平;江立华;;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局限与突破[J];调研世界;2007年06期
9 丁奕;杨锡宝;;组织社会化视角的员工工作经验探析[J];人才开发;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1105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0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