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视角下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失范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化视角下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失范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化视角 转型期 青少年越轨行为 社会失范 大众传播媒介 社会化功能 直接影响 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进程 家庭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青少年越轨行为表现出日益加重的趋势,社会呈现出明显的青少年社会失范状态。本文从社会化的视角,通过对转型期内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和同龄群体等社会化主体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作用加以分析,对当前我国转型期内青少年社会失范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单位】: 北华大学政法学院;长春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共青团吉林省委统战部;
【关键词】: 社会化视角 转型期 青少年越轨行为 社会失范 大众传播媒介 社会化功能 直接影响 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进程 家庭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与社会进行互动,逐渐形成独特的个性与人格,并通过对社会文化的内化及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步适应社会生活。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青少年阶段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人的影响是全面性的,不仅影响个人的生理与心理,而且会全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程;当前我国社会失范的类型分析[J];社会;2002年12期
2 ;转型期中国盗版问题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3 夏玉珍;转型期中国社会失范与控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向德平,田北海;转型期中国社会失范与社会控制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03年02期
5 ;变迁之痛:转型期的社会失范问题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霍利 ,马迅 ,鹰子;全球化和社会失范——走向世界新秩序途中的问题和机遇[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8年11期
7 江畅;社会失范现象的真正意义的政治哲学批判——评高兆明教授新著《社会失范论》[J];学海;2000年06期
8 高国希;转型社会的制度规整──《社会失范论》解读[J];哲学动态;2001年06期
9 敏歧;鱼的故事[J];阅读与写作;2002年12期
10 蔡如军;;论转型期的社会失范与社会控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金;;转型期的性困惑[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赵蕾;;建设转型期强有力的执政党[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俞新天;;论转型期的腐败问题[A];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顾骏;;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社区调处[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陈章亮;;用“三个代表”思想实现转型期价值失衡的调控[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6 黄力之;;从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看转型期的价值冲突[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7 王如松;;转型期城市生态学前沿研究进展[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8 陈昌国;;对转型期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9 吴贵钧;包建军;;转型期我国固网运营商营销再造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何云波;;苏联模式与中国文论话语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丁丁;转型期中国的教育纲领[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曹英;转型期:编辑应具有三大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3 萧瀚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转型期的警察权:扩张还是收缩[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4 记者 唐德龙;中外社会学家共议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学[N];中国社会报;2008年
5 ;对变革时期社会失范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来新夏;要多研究和编写转型期历史[N];光明日报;2004年
7 记者 冯有虎;把握社会“两个转型期” 推进文化“两个建设”[N];金昌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旭;家具行业加速进入第二个转型期[N];国际商报;2008年
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黄卫平;民营企业家落马折射的社会失范[N];经济日报;2005年
10 记者 贺朝晖 实习生 林琳;创业转型期的企业管理[N];民营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丹中;转型期中国教育投资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富良;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4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平;中国转型期反腐介廉的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徐充;中国经济转型期城镇贫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张喜田;论转型期小说“人”的发现[D];复旦大学;2005年
8 赵兴罗;中国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调节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刘永艳;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尉高师;转型期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双琴;转型期集团腐败的表现、成因及其防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卢国淦;试论转型期的腐败及其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谢旖隽;当前我国卖淫女群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丁志猛;当代乡村社会秩序的解读——以江西省云山镇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昱;高速转型期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调控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杨玉华;转型期舆论监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鸿鑫;转型期我国生态环境代价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洪泸敏;转型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吴晓玲;转型期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冀明;论转型期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31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3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