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职生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特征 关系 解决问题 支持利用度 合理化 二年级 心理问题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五所高职院校进行社会支持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使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研究和逐步回归分析等。全面了解高职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其关系,为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国内外研究表明,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应对方式(coping style)作为生活事件与应激反应的中介变量,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1,2];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应对应激事件,从而起到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使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柳生,王柳华 ,钟明;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及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施承孙,董燕,侯玉波,侯桂芝,周晓梅;应付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心理学报;2002年04期
3 张虹,陈树林,郑全全;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6期
4 邵华;刘晓明;;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的关系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李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挫折应对的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赛真;自我价值感、社会支持对职校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青,童昭岗,颜军;科技人员身体锻炼与防御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2 况利,兰长安,李进,张琪,杨德兰,黎雪梅,汪仲春;大学生人格特征4年动态观察[J];重庆医学;2004年06期
3 刘朝莹;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李艳红,张佰恒;高校贫困生的焦虑状况与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1期
5 柳春香;凌辉;;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年03期
6 余欣欣,罗日新,沈阳;高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王家林,莫税英;大学生面临挫折现状及应对情况的调查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郑蕾;赵新;;医学生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井坤娟,王彦,王艳茹,王琳,甘恒志,西征;三年制高职护生焦虑状态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年10期
10 林湘;吴翌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国志;;研究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2 宋京晶;;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及心理教育效果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莲娥;唐建良;李婷;;不同性质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王悦;以Engel模式为中心实施自愿戒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守俊;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卫春;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颖哲;小学生在与同学冲突情境下应对方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丽红;学习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失败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凤娥;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顾鸿;海员归因方式与应付方式特点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7 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申艳娥;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于肖楠;不支持压力下的下岗人员应付方式与控制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戚少枫;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茹,张磊,陈雁飞,史晓敏;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王海萍;从社会支持理论谈高校辅导员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3 肖凌燕,丁建军,邹泓;大学生特质焦虑与社会支持系统关系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肖建伟,石国兴;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胡洁,姬天舒,冯凤莲;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6 李艺敏,李永鑫,李惠民;河南省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7 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8 王柳生,王柳华 ,钟明;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及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9 韦利如;应对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10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富良;唐日新;黄艳苹;;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戚少枫;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章明明;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丹伟;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凌宇;民、普高校大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生活事件相关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韩爽;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程涛;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种媛;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戴巧云;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机械工业中专教育研究会召开三届二次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J];机械职业教育;1994年02期
2 陈恩辉;心理应激反应与人格特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3 张丹海;北京联合大学高职教育招生考试改革的意义及设想[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4 金荣彪;上海卢湾区给青年人才搭建成功舞台[J];人才开发;1995年01期
5 管益忻;以人的素质的升级换代带动产业素质的升级换代──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劳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11期
6 宫立波;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的应激反应问题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7 梁柱;关于高等学校“职生”比问题的若干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8 沙建华;恐怖症心理咨询过程及分析[J];心理世界;1996年04期
9 石秀印;劳动者的失业意识与失业应对策略[J];管理世界;1997年04期
10 周毅;辉煌与呐喊──现代女性面对的压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瑶;吴振云;孙长华;吴志平;许淑莲;姜涛;;应付方式年龄差异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刘绍祖;吴永宏;;高职生化教改的探索[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陈华;宋月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常雪梅;;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韩向前;汤家彦;解亚宁;王益荣;郑海松;张伟良;;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毛雪琴;潘芳;;癌症诊断对乳腺癌病人的情绪影响及相关分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8 陈丽华;;统招生与职业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9 马艳;;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郑胜圣;张泱;郑全全;;高中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南安;高职报到率低值得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记者 夏斐;坚决制止乱收费[N];光明日报;2000年
3 王小平;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南——《信息规则》[N];金融时报;2000年
4 记者 陶洪光 通讯员 王罗清;数万篇论文展示大学生新貌[N];文汇报;2000年
5 记者 徐光明;江西高校贴息助学贷款启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郭少东;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念[N];重庆日报;2001年
7 韩志国;创业板VS主板新格局[N];国际金融报;2001年
8 ;3所高校出台招生计划[N];解放日报;2001年
9 记者 周敢普;联想神州数码、SUN、ORACLE深化合作[N];科技日报;2001年
10 记者 薛冰 通讯员 王创;大学生供过于求cつ裑N];信息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强;宋代岭南谪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鑫华;广泛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学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郑桂芳;三所不同类型中学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欧阳常青;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卫春;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颖哲;小学生在与同学冲突情境下应对方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洪;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凤娥;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朱卫红;高、低两类社会支持家庭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吴宁;职教生自我同一性和偏差行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76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7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