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调节、自动思维和抑郁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情绪调节、自动思维和抑郁的关系研究
【摘要】: 情绪调节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意义重大。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情绪有快乐、兴奋、紧张、焦虑、悲伤等,他们的情绪状态强烈但不持久,情绪体验深刻,常常从一种极端的情绪状态在短时间内转化成另一种极端的情绪。以往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大学生保持身心健康。负性的情绪状态在侵蚀大学生生理健康的同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心理功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产生,干扰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了解我国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特点,分析情绪调节在抑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降低大学生抑郁发生率则显得尤为必要。艾里斯认为认知决定情绪的产生,相关研究表明,自动思维与抑郁显著相关。 本研究对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动思维和抑郁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情绪调节、自动思维和抑郁之间的关系,旨在丰富我国大学生情绪调节和自动思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及有针对性的调节和改善大学生情绪状况、增强其积极情绪体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研究以十所高校的7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调节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和Beck抑郁问卷为测量工具,探讨了大学生情绪调节、自动思维和抑郁之间的关系。调查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和AMOS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着重进行了信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大学生的自动思维出现频度较低;抑郁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整体来看处于中等水平,在两种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重新评价策略使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达抑制策略使用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说明大学生倾向使用重新评价策略并避免使用表达抑制策略。 2.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重新评价的年级主效应显著,性别、学历和专业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表达抑制的性别主效应显著,性别和专业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 3.情绪调节中的重新评价策略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表达抑制策略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自动思维频度与抑郁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重新评价策略与自动思维呈显著负相关,表达抑制策略与自动思维呈显著正相关。 4.自动思维在重新评价和抑郁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自动思维对抑郁产生直接影响;重新评价可以直接影响抑郁,并且也可以经由自动思维中介间接影响抑郁,自动思维在重新评价和抑郁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5.自动思维在表达抑制和抑郁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表达抑制对抑郁的促进效果,完全通过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而间接得以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凤莲,梁磊,杨菊香;医科大学学生生活事件及其与焦虑、抑郁关系的调查[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闫荣双;儿童情绪调节研究方法初探[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付宗国,张承芬;关于师范生人格特点的调查与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5期
4 曹日芳,陈树林,唐文新,宋海东;自动思维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5 刘宇宁,金月兰;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初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6 冯正直,张大均,汪凤;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7 王纯;张宁;;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归因方式和自尊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8 张月娟,史云静,王增起,席明静;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研究生压力与抑郁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0期
9 吴志霞;任伟荣;钱丽菊;冯锐;姜乾金;;人格特质影响负性自动思维的性别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1期
10 王建中 ,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馨琦;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英武;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春黎;不同目标定向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章震宇;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宋欣欣;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6 杨芳;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春雷;大、中学生价值观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司秀玲;大学新生的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77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7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