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堂心理气氛及其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课堂心理气氛及其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摘要】: 课堂心理气氛作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变量,一直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凸显,课堂心理气氛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心理关系最为密切的变量,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事实上,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会导致学生不同的课堂情感体验,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课堂心理气氛已有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建构了中学课堂心理气氛的结构要素,编制了中学课堂心理气氛的问卷,探讨了中学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与特点,分析了课堂心理气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编制的《中学课堂心理气氛问卷》由课堂人际关系(民主-专制、尊重-忽视、亲密-回避)、课堂行为调控(自主学习、教学引导)、课堂情绪体验(愉快-不愉快、激动平淡、紧张松弛)3个二阶因素和8个一阶因素构成;问卷的理论构想与实证模型基本吻合,信效度指标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中学课堂心理气氛状况的工具。 (2)整体上,中学生课堂心理气氛的得分均小于临界值3分,表明目前中学课堂心理气氛并不积极,各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课堂人际关系>课堂行为调控>课堂情绪体验。这表明,中学生更容易知觉到课堂心理气氛中的人际关系,其次是课堂行为调控,最后是课堂情绪体验。具体来说,课堂人际关系维度中,中学生更容易知觉到民主-专制;课堂行为调控中更容易知觉到自主学习;课堂情绪体验中更容易知觉到愉快-不愉快。中学生在课堂心理气氛的尊重-忽视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自主学习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和学校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 (3)中学生对课堂心理气氛的知觉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表明男生对课堂心理气氛的知觉更敏感;在尊重-忽视、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这表明男生对这些因素的知觉比女生更敏感。 (4)初-高中生在课堂心理气氛总体、愉快与不愉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初中生对课堂心理气氛的总体知觉和愉快-不愉快维度的知觉优于高中生;城市和农村中学生在课堂心理气氛总体和尊重-忽视分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农村中学生对课堂心理气氛总体和尊重-忽视维度的知觉要优于城市中学生;城区和郊县学校中学生在激动-平淡、紧张-松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和普通学校中学生在课堂心理气氛总体、亲密-回避、紧张-松弛、激动-平淡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5)对课堂心理气氛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以心理健康水平为因变量,以课堂心理气氛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结果发现,在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上,课堂心理气氛三维度均进入了回归方程;以高低症状两种心理健康水平为自变量,以课堂心理气氛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在课堂人际关系和课堂情绪体验两个维度上,高低症状两种心理健康水平均进入回归方程,在课堂行为调控维度上,只有高症状组进入回归方程。 (6)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将中学课堂气氛分为A(健康的水平)、B(较健康的水平)、C(中等水平)、D(健康边缘水平)、E(亚健康水平)、F(不健康水平)六种类型。对六种类型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cl-90的9个因子在六种类型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41;G63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紫彩;浅谈课堂心理气氛[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赵国英;浅谈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草船借箭》教学一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陶宇平;心理状态与课堂心理气氛[J];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05期
4 彭传美;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教师因素[J];安徽教育;2001年06期
5 李莹;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3年04期
6 郑云法,王盛之;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堂心理气氛和效果[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2期
7 方双虎;论课堂心理气氛及其营造[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10期
8 竹小刚;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浅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于国华;;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心理气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20期
10 吴锡改;论课堂心理气氛的优化与调控[J];中小学管理;199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一飞;;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4 孟四清;;中学生问题行为量表的理论构建与编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5 汪之顼;杨振宇;荫士安;;不同性别中学生青春期前后学习成绩变化的分析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妇幼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黄盈;马丽莉;梁宝勇;;对中学生生活应激和困扰症状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龚翠萍;张捷;;包头市宏志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徐方忠;冯年琴;;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陈先献;钱跃升;武轶农;苏军英;刘海燕;;中学生尝试吸烟者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A];第12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国瑞;;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研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成雄 王玉国;市三运会暨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闭幕[N];天水日报;2009年
2 赵文;中学生为何不认技校这条路[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3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4 朱剑慧;以色列中学生:成绩不是生活的中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石雨川;穿要名牌 吃要精美 用要高档观[N];雅安日报;2008年
6 黄艾禾;一个另类中学生的写作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7 孟民 祝嘉;完不成社会实践 中学生不能毕业[N];宝鸡日报;2009年
8 记者 邵涌河;我市一中学生发明英文规范 书写训练方案获国家专利[N];赤峰日报;2010年
9 高密市第五中学 吴宾;新课标下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探究[N];学知报;2010年
10 ;迷失在“伊甸园”[N];自贡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3 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月娟;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7 杨小洋;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及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翟一飞;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及其相关心理因素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瑜;中学课堂心理气氛及其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邱锐;中学生出路与国民政府教育改革(1930—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郭新平;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龄;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惠进志;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鹏;中学生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璇;培养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伟锋;河南某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吴红顺;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91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9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