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科学本质教学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外关于科学本质教学的研究
【摘要】: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已成为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科学本质阐明了科学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对科学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本文对国外关于科学本质的内涵、科学本质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范畴、融入科学史的科学本质教学、科学探究及科学本质教学的研究等作了概述。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界越来越重视科学本质教学,我国新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必须领悟科学的本质。因此,科学教师有必要在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了解,以达成科学教育的总目标(C ollatteehiaPetta,1994)。l,]目前,国外对科学本质教学的研究十分活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邦平;科学元勘与科学教学改革的两种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林;叶澍;汤用政;张南方;;HPS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2 查有梁;;三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李德龙;新时期初中阶段教育创新趋向[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王宏明;刘义;李长军;;高师物理探究式学习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唐田,刘恩山;对中、美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目标及内容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6 刘儒德,倪男奇;论学生的科学本质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7 袁维新;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8 张红霞,郁波;国际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9 孙宏安;中美《科学课程(教育)标准》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10 袁维新;;国外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玉林;袁辛奋;;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不容忽视层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融合[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新发;段戴平;;美国科学教师标准及其对我国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陈[K莉;;幼儿科技探索活动生活化的研究[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4 李秀菊;;国外青少年科技竞赛研究综述[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吉鑫敏;;基础化学教育与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黄高凌;王力;;重视高校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王练;;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研究[A];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课题组;;《学校德育创新教育实效研究》研究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米佳琳;刘继和;;科学素养教育在我国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中的发展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王磊;黄鸣春;刘恩山;;美国《科学教育的框架(k-12):实践、交叉概念、以及核心观念》述评[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范文贵;数学探究学习内涵与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广军;高中物理教材设计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健智;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标准和实施结果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解月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冠章;利用科学史传达科学本质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秋丽;基于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赵姝婷;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小英;农村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红兰;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6 庞玉忠;探究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0年
7 许成来;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言芳;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开展有效探究活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谷桂超;高中化学教学开展“两贴近”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桂芝;基于平衡思想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教学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献;;美国中小学思维教学概览[J];外国教育研究;1989年04期
2 刘华杰;科学元勘中SSK学派的历史与方法论述评[J];哲学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献根;;开发科学史课程资源,促进科学素养提升[J];考试周刊;2010年22期
2 孟献华;李广洲;;科学史与科学本质:基于化学争议的案例理解[J];化学教育;2010年12期
3 车未艾;;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9年07期
4 盛晓庆;邵晨;;生物学史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和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8期
5 施同芳;科学本质的伦理思考[J];江南论坛;1996年05期
6 黄学梅;刘建伟;;科学本质的观点、内涵与教学[J];长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刘冰;陈厚;倪文莉;;以科学本质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新思路[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3期
8 袁维新;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本质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7期
9 张晶;;HPS教育的五个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01期
10 贲春明;;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灵;吴育飞;刘敬华;孟令鹏;;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中科学史内容的分析[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文青;林长春;;国外科学课程标准中的HPS教育目标比较[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席泽宗;;科学史与现代科学[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伍玉林;袁辛奋;;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不容忽视层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融合[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黄沛天;黄文;胡利云;;变加速动力学探索和创新之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袁江洋;;重审科学进步观[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林长春;杜红;;境外科学教育中HPS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初步分析——以《Science & Education》期刊为例[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明雯;;科学史与原始性创新[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方在庆;;海森伯的“哥本哈根之行”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万丹;石少虎;;论应防止理解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简单化倾向——以伽利略事件为例[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菁霞;上海交大科学史系庆祝成立10周年[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计海庆;感受科学史[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未名;在科学史的关怀中成长[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4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江晓原 关增建 复旦大学教授 胡守钧;科学史是人类思想灵魂的外化[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记者 陈琳;星际幻想者[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朱广菁;科学史向人类社会昭示什么[N];大众科技报;2005年
7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关增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胡守钧:复旦大学教授;科学史擦亮人类进步的星空[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彭万华;剑桥科学史丛书登陆中国[N];科技日报;2000年
9 钮卫星 上海交大博士;科学史可以这样研究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袁江洋;科学、科学史:小写的与大写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体现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新杰;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忠庚;汉唐佛教与科学[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晶莹;中美理科教师对科学探究及其教学的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邓可卉;托勒密《至大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钱之佳;科学与理性[D];吉林大学;2006年
7 朱丹琼;科学个案研究与中国科学观的发展[D];西北大学;2005年
8 成广雷;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赖小琴;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周放;阿拉伯科学与翻译运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薛庆;科学本质课堂教学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冠章;利用科学史传达科学本质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郑伟红;俄罗斯科学史走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王起;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维;国际科学教育中HPS教育的文献计量学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丹;基于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模式的研发与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陈正洪;20世纪卡文迪什的巅峰:卢瑟福时期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宏梅;现代物理学渗透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金平;伽利略与天主教会的冲突及其消解[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婷芳;HSS专业化历程及对科学史的贡献[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92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9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