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论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17-11-18 09:22

  本文关键词:论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使命


  更多相关文章: 比较教育研究 文化生命力 民族文化安全性


【摘要】:任何教育现象都是表层的教育活动与深层的文化底蕴的统一体,比较教育研究是文化互动、文化对流、文化较量的重要场域。比较教育研究者承负着守护文化、发展文化、提升文化的艰巨使命。在比较教育研究中,作为民族国家的文化代表,研究主体必须时刻惦记着自己的文化身份,认真履行增强本民族文化生命力、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维护民族文化安全性的文化使命。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59.37
【正文快照】: 任何一项研究都是基于一定国界或区域内的研究,都担负着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重任,故它不能不与本民族的文化事业紧紧相连。在研究活动中选择文化、培育文化、变革文化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比较教育研究亦是如此,但它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并非一般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克丽丝廷.福克斯;杨晓波;;教育领域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比较教育的角色[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李文英;程绍仁;;比较教育:从建构走向创新——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纪要[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3 李蕴;李金潮;;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因素探微[J];教书育人;2007年2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折延东;;论文化全球化视野中比较教育研究的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2 李文英;;论比较教育思想的演进及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3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4 公文;;翻译出版业与网络翻译:对话还是对立?[J];编辑之友;2011年04期

5 任勇;;现代国家治理中的文化整合——基于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的考察[J];长白学刊;2010年03期

6 耿宏丽;;试论课程范式的转型:从“传递中心”到“对话中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李洪修;姜延秋;;试论对话视野下的大学教学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4期

8 谢理滔;;基于对话的阅读教学途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3期

9 安世遨;;论大学生对话管理方法(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8期

10 朱琴芬;;以新的教学理念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改革[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翊;;文化认同与和谐青海[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梦潇;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志宏;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施媛媛;中小学课堂教学公平:问题与对策[D];江南大学;2010年

5 肖寿华;中学生物对话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崔锦华;对话式阅读教学中话题的设置[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亮;自然语言理解中基于本体的概念区分研究及其在智能仪器设计领域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崔荣艳;新课程理念下情感、兴趣、意志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梦亚;对话教学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模块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祖秉;对话型阅读教学设计简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侃;;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历史回顾[J];教育评论;1988年05期

2 柳恕;;全国主要报刊教师教育与管理研究论文篇目辑览[J];师资培训研究;2001年04期

3 ;河北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成立[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4 许明;;坎德尔比较教育思想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5 尼·尼康德洛夫 ,朱希璐;苏联比较教育研究及教改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91年03期

6 周满生;国际教育局——世界比较教育研究与信息中心[J];比较教育研究;1991年04期

7 平古;;教育类学术期刊论文篇目[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06期

8 ;《比较教育研究》投稿须知[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9 陈扬光;;围绕着“何谓比较教育”所展开的一场意味深长的争论[J];外国教育研究;1986年01期

10 ;广东高校比较教育研究会成立[J];高教探索;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耿;;比较教育研究在中山大学的早期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2 郭婕;;比较教育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3 蓝建;;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视角——也是一种公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陈时见;;论雷沛鸿的比较教育研究与应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云杉教授简介[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马早明;;民国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初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8 ;顾明远简介[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孔冬青;周玉国;杨兵;陆峻波;;中美高等教育法比较[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行走在比较教育长河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通讯员 焦苇 记者 徐敏;要敢于创新体现示范意识[N];解放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焦苇;上海在教育上应体现示范意识[N];文汇报;2009年

4 褚远辉;教育科研别“替外国人拉洋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柯伟;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专家[N];科技日报;2007年

6 张小颐 研文 本报记者 王佳欣 冯威 刘蓓蓓 姚贞 范占英 涂桂林;辉煌“十五”重点工程巡礼(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陈永明;从比较教育角度看教师教育[N];文汇报;2008年

8 王长纯;研究教育宏观决策的力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记者 宋晓梦;中俄首次开展大规模教育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石勇 实习生 冯佼佼;江新华:从中专生到博士[N];黄石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王舟;女童教育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5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伟;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习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齐泽旭;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美国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骆t$;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伍运文;中国高等教育产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晓娟;美国择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元伟;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因素思考[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鸿昌;中美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俞溪;沉浸式外语教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春晖;中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为民;中英教育督导制度发展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胡燕;中美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7 张博;知识经济背景下美国高校创新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刘寅子;人教版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于洋;我国距高等教育强国有多远[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海深;中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99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99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7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