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大学生身心健康需求与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7-11-18 19:3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身心健康需求与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健康需求 健康教育 身心健康


【摘要】:在国家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帮助下,采用高校学生学籍变动情况统计表,连续30年对全国692所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对372所高校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直接关系着未来高新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效益。为了充分利用我国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必须重新审视高校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树立新的健康教育观念,形成新的健康教育思想,切实加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类各级高校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分类号】:G441;G647.8
【正文快照】: 现代社会,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以其巨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又给人们的精神和社会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的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承受较大的身心压力。加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玖,张超慧,冯建强,唐书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周文琴;对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徐振兵,张少云,林培;关于构建科学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2期

4 徐元玉,王林;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J];安徽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5 张蕾;关于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若干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6 樊勇,朱小平;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7 刘伟,李士建;大学生运动休闲文化的理性认识[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8 凌会俊;钱杰;;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9 常言珍;;高校体育教材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10 胡靖平;;论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颜非非;蔡嘉陵;;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学校体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利荣;沈月明;;高中生闲暇体育活动开展的调查与分析[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张勤;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玮君;广西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杰;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器械体操内容教材化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吴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质量评估方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黄建团;挑战·反思·对策·展望[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志坚;中美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6 吴燕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主、副项制”模式的深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宋智勇;塑造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全新模式的理性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玉军;“领会教学法”在足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玉玲;论大众健美操的教学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维红;体育课程系统教育全息律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逸萍;封琴;;独立学院新生适应状况及教育模式探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前言[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封琴;周逸萍;;独立学院新生适应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 常文林;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N];潮州日报;2008年

2 王文亮;解读“80后”大学生心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王文郁;适应性差易致大学生发生心理问题[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4 宜春学院副教授 杨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N];宜春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康东福;剑川县巧解“五难”惠及群众[N];大理日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广彬;教育与居民健康:我国教育的健康收益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晓轲;论校园心理环境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兰静;大学生认知方式对其健康危险行为影响的干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吴文澎;高校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李艳秋;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丽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宋慧杰;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00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00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d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