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从有关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可知,抑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对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研究作了相应的综述,发现目前专门针对初中生抑郁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各个心理因素与抑郁间关系综合探讨的文章。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研究者采用SCI-90量表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情况,发现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偏执和抑郁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魏俊彪对944名初中生SCL-90做了测定,各因子排前5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抑郁[。1]敖淑清、王杏英、徐济达对南京市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南京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欣欣,叶发钦;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魏俊彪;944名初中学生SCL-90测定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3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4 敖淑清,王杏英,徐济达;南京市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校医;2001年06期
5 张月娟,阎克乐,王进礼;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6 张虹,陈树林,郑全全;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6期
7 许碧云,陈炳为,倪宗瓒,黄雪竹;青少年行为、情绪问题与生活事件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8 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2期
9 丁新华 ,王极盛;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11期
10 梁军林,李东石,刘珍妮,全东明;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萍;;大学生转型期心理健康问题的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2 王运彩;;大学师范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胡海青,童昭岗,颜军;科技人员身体锻炼与防御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4 胡胜利;;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及其常模的建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5 梅志雄;黄敏;;孕妇焦虑抑郁相关因素与分娩的关系:附180例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6 张灿珍,沈丽达,王羽丰,任宏轩,李云霞,赵玲,和积高;肺癌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2年02期
7 李艳红,张佰恒;高校贫困生的焦虑状况与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1期
8 余欣欣,罗日新,沈阳;高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柯培彬,彭良莉,沈雅菲;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刘军,宋华淼,陈强,敖景文,张志林;飞行人员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的量表评价[J];航空军医;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王悦;以Engel模式为中心实施自愿戒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许玉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卫春;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顾鸿;海员归因方式与应付方式特点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于肖楠;不支持压力下的下岗人员应付方式与控制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彭欣;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戚少枫;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宏利;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胡建兵;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升,陶芳标;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 潘建男!310013,郑胜圣!310013,郑全全,陈树林;城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3 刘根义,刘义;202名农村初三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4 祝卓宏!830006乌鲁木齐,刘协和;白细胞介素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5 贾继敏!256613,徐俊冕;抑郁症诊断分类的临床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6 陈树林!310013;抑郁症的社会认知理论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7 井世洁;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8 李宁,涂星光,赵虹,张河川,李春轩;大学生防御机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6年03期
9 叶明志,赵耕源,梁超莲,王玲,谭泳,叶正言;广州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05期
10 于建新,王君盛,单树元,张银生;嘉峪关高中学生SCL_(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亚娟;梁宝勇;;无条件自我接纳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2 高淑会;贾新艳;;医学生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11期
3 庞英;洪炜;赵楠;印江;;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4 赵承渊;;“我叫不紧张”——关于压力与焦虑[J];证券导刊;2011年26期
5 王文琦;;高职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疏导[J];机械职业教育;2011年09期
6 陈菁;静怡;;周末抑郁症“盯”上留守女士[J];大众心理学;2003年06期
7 段碧花;;一例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8 郑开梅;;高职高专学生抑郁情绪的应激因素及应对和自我概念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3期
9 豆春霞;何庆欢;麦锦城;彭子文;金科;;抑郁青少年父母亲职压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10 小丹;;十杯“奶茶”缓解焦虑[J];涉世之初;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马蓉;;乳腺癌抑郁患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郭莉;;青年女性抑郁情绪咨询报告[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立芬;;中学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调查[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4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5 秦金亮;;学生课堂生活事件记忆的线索提取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余微微;周颖;柯晓燕;邓慧华;陆祖宏;;育儿压力与人格特质对母亲抑郁情绪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吴明证;;自尊结构和个体心理调适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范如芬;余达淮;;贫困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熙;专家研究称抑郁者更有创造力[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抑郁情绪怎么办?[N];健康时报;2005年
3 凤鸣;正确地应对抑郁情绪[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4 杨锋;高三生,,及早摆脱抑郁情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5 主持人本报记者 谭克扬;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N];湖南日报;2004年
6 罗中云;沉思恶化抑郁情绪[N];北京科技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鞠红梅;救心[N];哈尔滨日报;2010年
8 蔡晨瑞;梦中灰色象征抑郁情绪[N];北京科技报;2004年
9 金摘;年终"盘点"易忧郁[N];温州日报;2006年
10 袁勇贵;抑郁 无形的杀手[N];健康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姜峰;大学生团体心理干预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应对的中介效应与弹性的调节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欧颖;驾驶员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涛;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贺社新;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马元广;大学生生活事件、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济南大学;2010年
6 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惠;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段小池;生活事件、情绪调节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个性特征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04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0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