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教育论纲
本文关键词:积极教育论纲
【摘要】:积极教育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反思教育现实和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构想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积极教育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对于基础教育,学者们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种研究既有多种理论立场,如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历史学的立场;也有多种审视维度,如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主动与被动、成功与挫折、理性与情感,等等。我们在此试图另辟蹊径,从“积极与消极”之维思考我国基础教育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任俊;;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王希永;;对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曾秋燕;;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3 邹琼;幸福感的两大研究取向及其整合的心理结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谢华;;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周涛,王晓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麻彦坤;心理隐喻的变迁与心理学的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任俊,叶浩生;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8 万书玉;关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调查[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周]Z;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2期
10 王希永;;对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方双虎;整合与分化—威廉·詹姆斯与现代心理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勇;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丹;城乡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2 沈绮云;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崔春华;河北省大学生幸福感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燕;高中生积极情绪调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种媛;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建岭;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河南大学;2005年
7 赵淑媛;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史广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全红;农村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分析与缓压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长城,饶权;政策层面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崔景贵;现代人性观与心理教育人性化[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1208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0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