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当代大学生压力之理性审视

发布时间:2017-11-21 21:15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压力之理性审视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压力 教育 疏导 对策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来自学习、生活、择业等多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强,导致产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疏导和缓解大学生压力要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调节等四个方面入手,并且各个方面要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建设国家贡献力量全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分类号】:G647;G441
【正文快照】: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和中坚力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希望。身心健康、素质良好的大学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未来和希望。压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伴随着对压力情景产生身心反应。一般认为,压力是个人的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而一时又无法摆脱时的被压迫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晓莉,李玉军,刘伟;从心理危机干预谈对学生管理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卫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李祝青;;论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孙璞;殷恒婵;林小群;;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张承山;再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张金明;浅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张翼;非均衡教育与中学生心理问题[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8 华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王云峰;于慧艳;;高职大学生恋爱心理剖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成山;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研究及对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红光;路凤萍;戴霞;;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及健康行为管理研究[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2 桑志芹;邝应华;;澳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肖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特点及其利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晓珍;大学生恋爱观现状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郝文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3 柴玉英;试论互联网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及对策——以延边大学学生调查为例[D];延边大学;2003年

4 张玉霞;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D];延边大学;2003年

5 张岩;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 李洪波;高校心理咨询模式构想[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7 周晓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8 李明睿;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维红;常德市农村税费改革与义务教育投入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贺欣荣;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婕;郭海霞;吉才妙;;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和成因[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2 苗元江;王蓓;白苏妤;;江西省大学生幸福感状况调查[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杨乐;;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阳意峰;;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转化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5 梁丹;李丽涛;王芳;邸秀娟;;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特征及心理原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7期

6 蔡雪;王超超;李伟琨;李秋涛;张苗苗;袁富菊;王,

本文编号:1212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12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4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