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论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评价

发布时间:2017-11-22 23:06

  本文关键词:论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设计 科学评价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本文从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工具的选择、评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四个方面出发,探讨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评价,以期优化和提高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教学设计与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仔细安排和组织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使之序列化,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任何教师可能都想知道他所设计的课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赤军;美学理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焕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设计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袁进霞;迈向滋润生命的殿堂[D];河南大学;2004年

5 李巧平;论生命课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苏姗姗;大学师生课堂交往的美学价值研究—一种人种志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建民;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渗透学习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3期

2 丛延庆;;课堂教学中的资源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0期

3 包怀恩,李建华,詹业著,万明明,王宝麟,徐晓兴,陈艳;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设计(二)[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杨文正;邹霞;;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改善课堂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3期

5 叶丽芳;;应用视频课例改进课堂教学[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12期

6 ;“探索——研究”法与课堂教学设计[J];江西教育;1988年03期

7 ;“创新互动课堂教学设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究互动教学特点利用技术因素支持互动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年03期

8 ;课堂教学变革的十个要点[J];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09期

9 郑小琴,郑小芳;建构主义课堂学习观与课堂教学设计[J];教书育人;2005年11期

10 余文森;;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及理论依据[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积胜;江超;闫蓓;白银;张玉和;贺智;;科学评价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机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陈录生;;对教师素质评价的一些意见[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3 湛东;;浅谈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师范大学高新幼儿园 肖晋寒;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高克成;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浅议[N];莱芜日报;2009年

3 孙迎宾;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设计[N];济宁日报;2008年

4 记者 王瑶;立足三尺讲台 挥洒青春风采[N];大同日报;2008年

5 杭州采荷实验学校 何志英;呼唤“创新型”教师[N];浙江日报;2003年

6 王德明(作者单位系南充市嘉陵区曲水小学);教师要用科学发展观评价和培养学生[N];四川政协报;2005年

7 李建忠;铜山教育:高奏教学改革主题曲[N];徐州日报;2006年

8 记者 王瑶;三尺讲台展青春 教坛英才现风采[N];大同日报;2008年

9 楚雄州教改办;搞活机制 凸现潜力[N];楚雄日报(汉);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田丹 通讯员 周家强;把评价体制改革进行到底[N];沈阳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阳丽娜;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成分及其一致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田春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林萍;教育研究成果评价与文献计量学在其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4年

4 闫静弋;学校预防艾滋病不同教育模式效果评价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秦少梅;邓小平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潘红;地方区域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16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16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8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