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整合与建构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整合与建构
【摘要】:整合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构建以课堂教学、心理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危机干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包括在德育工作体系之中,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后来,又逐渐偏向于偏重咨询、医疗与病态取向,强调对个体心理障碍的咨询与矫正,试图通过诊断、干预和治疗等技术,解除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教育部门在要求各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华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廖桂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李瑞;;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初探[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3期
4 魏兆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章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分析及体育教学中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聂启元;谈当前女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及其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任其平;;文化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庄郁馨;周博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措施[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吕连福;高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郑传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李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探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罗伟明;;医学毕业生消极就业心理现状及其疏导[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崔景贵;文化学视野中的我国心理教育本土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10 吴捷;转型期青少年心理缺陷及调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慧;;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性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吉慧;初中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翠萍;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邵景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阴山燕;促进师生关系的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开发与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慧;计算机辅助改善同伴关系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开发与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齐晓栋;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开发与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运佳;幼儿心理素质基本成分与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丽娟;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巧;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邱文清;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丽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关系初探[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2 王丽英;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问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然;;后现代教育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蒋常香;;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企业导报;2011年11期
3 左妮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华章;2011年18期
4 陈汉英;徐冬英;薛德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程勋;;大学生“延缓偿付期”内的心理状况及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6 柏丽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年08期
7 刘荣先;;大学生就诊心理特征及应对措施[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8 齐原;;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现状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9 王世嫘;王秀丽;;大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发研究——基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10 王子乾;李向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现代教育;201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江雅;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焦虑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6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李舒蕊;“三个和尚”为何没水喝[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柯狄祖;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杨雪龙;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10 杨仕进;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63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6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