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师教育:特征与借鉴
本文关键词:日本教师教育:特征与借鉴
【摘要】:日本教师教育具有完善的课程体系,规范的实践教学环节,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这对我国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环节,修订教师资格制度提供了借鉴。
【作者单位】: 临沂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教师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素质的培养,影响着教师上岗后的育人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机构的开放化和高师院校发展的综合化,教师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明治时期,日本就提出了教师持证上岗的规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师资格鉴定合格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兴英;日本教师资格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菡;高晓闽;;教师资格的时效性与教师职后培训[J];继续教育;2007年04期
2 张健,黄晗,何世冰;二战后日本中小学教师教育及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8期
3 杨行勇;新世纪我国高校教师认证研究的进展及趋势[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美国印第安纳州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蒋己兰;教师专业化:比较与借鉴[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尹志梅;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曙;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5 刘瑜;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凤忱;日本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之经纬[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何晓艳;日本教育实习制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国丽;日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希海;专业化视野中的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玉美;全纳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素质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敏;;聚焦高水准专业实践力的教师教育改革——日本教育学者市川博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3期
2 沈卫华;近二十年来英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3 吴泠;周志毅;;教师教育视野下实践性知识的培植:现状与对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沈有禄;;试论我国教师教育模式变革的路径与政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5 李士萍;康晓辉;;关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J];企业家天地;2007年08期
6 林远辉;;当代老挝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8期
7 宋秋前;叶云飞;;教师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22期
8 任红娟;;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的权限和组织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4期
9 茹宗志;邱艳萍;李洁;;美国教师教育机构的转型及其启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李爽;;应用远程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晓东;李水山;李协京;李新翠;;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家教市场的研究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张金云;;有关中日两国大学生自卑感的比较研究——以自卑感的内容比较和其影响为中心进行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朱小蔓;;脑科学与德育[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洪炜;;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心理适应——应用语句完成法测验(SCT)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关松林;;试论福泽谕吉“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锡宏;;日本重大教育决策的咨询论证制度以及对我国的借鉴[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蒋建平;徐晓东;;政府在学生营养改善中的历史责任与作用[A];第二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文集[C];2005年
8 阙之qP;;一个非凡的小心算家和小书画家——对六岁儿童李刚的调查和追踪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9 段芳;;中日近代第一部学制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10 徐德淼;唐日新;胡燕;张丽芳;;我国大学生对中国和日本刻板印象的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何德功;日本决定改革义务教育制[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河南省实验中学 王慧兴;日本是如何实施分层教学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重庆一中校长 鲁善坤;东瀛归来话德育[N];重庆日报;2004年
4 日本宫崎公立大学教授、日本国际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王智新;日本基础教育的经验、教训与我国的教育改革[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李春生 田辉;日本呼唤教育新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陈芳;日本缘何没有择校[N];河北日报;2003年
7 记者 张守敏;市领导会见日本师生团[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8 记者 何德功;体验失败 日本计划通过案例训练国民[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之文;日本科技从娃娃抓起[N];中国财经报;2002年
10 罗朝猛;研究性学习在日本[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文英;模仿、自立与创新——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李国丽;日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洪文梅;当代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考察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史景轩;日本PTA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陈奇秀;从日本历年学习指导要领看其战后国语教育课程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丽云;日本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俊红;印度教师教育机构现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晓利;90年代以来日本“生存能力”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实施[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谢淑莉;战后日本英语教育及21世纪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朱英福;日本开放式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66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6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