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流动社群与跨国教育:以近代晋江籍菲侨创办的华校与侨校为例

发布时间:2017-12-17 08:10

  本文关键词:流动社群与跨国教育:以近代晋江籍菲侨创办的华校与侨校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华侨教育 教育体制 侨乡


【摘要】: 华侨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史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选取晚清民国时期晋江籍菲律宾华侨于晋江与菲律宾两地跨国创办的华侨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地办学背景、侨校教育体制模式的选择与运用及新式华侨教育体制对中国传统教育体制转型影响的分析,了解广大华侨在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华侨跨国教育对于华侨居留地与祖籍地侨乡之间区域文化网络特色形成的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从华侨移民史入手,了解晋江与菲律宾之间的渊源关系,分析华侨教育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晋江与菲律宾兴起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并以两地侨校的典型:小吕宋华侨中西学堂和泉州培元中学为例,通过对两校具体运作的介绍,诠释两地学校在教学内容与教育取向等方面所体现的华侨区域文化网络特色,及侨乡教育体制的现代化转型对晋江地方社会的推动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伦伦;;杯具[J];语文月刊;2011年06期

2 吴佳凡;;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大呼小教[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年09期

4 辛瑜亮;;网络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9期

5 毕德旭;李玲;;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原因、思路、方法[J];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6 乔瑞雪;;建构当代大学生传媒素养的路径[J];林区教学;2011年07期

7 乔丹;;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模式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困境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1年08期

8 杨晓鸿;;改革体育教学 推进素质教育[J];甘肃教育;2011年16期

9 孙安;;从澳大利亚教育体制中的特点看澳大利亚文化的特质[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10 邓志博;;德国的教育体制及特点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昆章;;重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以中国名人关注印尼华侨教育为例[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裴娣娜;;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与教育体制的改革[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3 张路雄;;现代化、市场化下的中国教育体制[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4 王林;吴有富;;中法教育体制对比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于洪波;;日本近代的国家主义教育理念——以“近代学校之父”森有礼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郑永彪;;中国高校推进教育创新的若干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岩;;中美高等教育体制比较——访明尼苏达大学有感[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婷姝;;1865~1929年美国现代中等教育体制发展历程及其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孙绵涛;;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吴振华;吴晓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贵阳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访谈[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春香;希望教育体制更加完善[N];柴达木报;2010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温铁军 邱建生;“三农”问题与我国教育体制的适应性调整[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体制[N];经济参考报;2001年

4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体制革新是“向外看”之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朱幸福;智利教育体制沉疴难起酿危机[N];文汇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小霞;让汉语传播中华文明走四方[N];人民政协报;2003年

7 徐敏;“牛马赛跑”会是怎样结果[N];解放日报;2009年

8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王海光;钱学森之问·名师·官帽[N];文汇报;2009年

9 楚天舒;让学生有尊严地生活[N];天津教育报;2010年

10 ;英国也热“择校”,抓阄入学保公平[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江媛;加拿大公共教育发展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明罡;近代南洋华侨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丰;新中国六十年艺术教育的实践进展与理论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余远方;教育多元供给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钱锋;现代建筑教育在中国(1920s-1980s)[D];同济大学;2006年

8 黄凯玫(Cadelia Lane Ambrose);圣卢西亚的学校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吉春阳;秦宣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永广;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较研究(1860-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梅;流动社群与跨国教育:以近代晋江籍菲侨创办的华校与侨校为例[D];厦门大学;2009年

2 王宁宁;抗战时期的华侨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宁;城市边缘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段保同;主要发达国家教练员教育体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陈云法;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曹占霞;转型期我国政府在促进教育公正中的职能定位[D];河南大学;2007年

7 刘云;教育国际交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所受冲击及转变[D];河南大学;2009年

8 纪皓月;民办中小学教育体制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森;目前中国高中与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衔接问题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赵成日;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9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99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4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