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与裴斯泰洛齐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
本文关键词:晏阳初与裴斯泰洛齐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 出处:《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晏阳初与裴斯泰洛齐 乡村教育理论 比较 乡村教育思想 形成过程 根植 相似之处 深刻影响 西方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
【摘要】:"定县模式"与"新庄模式"是中外教育史上乡村教育的两面旗帜,晏阳初和裴斯泰洛齐就是乡村教育运动中伟大的旗手。他们的乡村教育思想折射出根植于现实的教育家的理想诉求,迎合了那个时代的民族改造浪潮,反映出复兴民族的时代精神。尽管他们所处的国度与环境不同,但他们的教育实验过程和理论的形成过程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具有基督的博爱精神;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肩负着教育改造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的乡村教育理论根植于各自社会的文化传统、国家教育的现实以及乡村教育改革的需要。他们的教育实验扎根于农村;实验服务的对象是穷人;其目的是解决农民的劣根性;教育内容强化训练、重实用、重生活;教育手段上科学化、简单化,成功地创造了两种乡村教育模式。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喀什师范学院;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晏阳初与裴斯泰洛齐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王小丁$西北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2 @汪旺根$喀什师范学院!新疆喀什844006"定县模式"与"新庄模式"是中外教育史上乡村教育的两面旗帜,晏阳初和裴斯泰洛齐就是乡村教育运动中伟大的旗手。他们的乡村教育思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富兴;论裴斯泰洛齐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王继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试论晏阳初开发“脑矿”思想的现实意义[J];成人教育;2004年05期
3 王国宇;论晏阳初乡村建设的方法论思想[J];船山学刊;2005年02期
4 陈俊峰,朱启臻;论农民教育观的变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9期
5 王小丁;两种模式的比较——裴斯泰洛齐的贫民教育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苗春德;论20世纪上半叶"乡村教育"运动的基本特点[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周慧梅,王炳照;沿革与流变:从古代社会教化到近代民众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夏少萍;对我国农民继续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9 郑杭生,张春;晏阳初:平民教育从中国到世界的历程[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10 张秉福;;民国时期三种乡村建设模式比较与借鉴[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白立娟;论改造主观世界[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仪淑丽;中央苏区的社会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谢新农;民国时期成都盲聋哑特殊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碧君;文化再造[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李建章;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旭;简析近代中国留日、留美学生差异及其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冯晖;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晓莉;论公德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红星;留美医学生与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D];苏州大学;2006年
9 胡实;课程标准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教育价值观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爱梅;裴斯泰洛齐和晏阳初乡村教育理论与实践之比较[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明;;学习陶行知[J];师范教育;1984年01期
2 贾德福;开设选修课“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几点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1992年02期
3 刘平;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观[J];中国成人教育;1993年06期
4 任广林;面向中学为振兴本地区的中学教育服务——兼议教育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和特色[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5 刘秀江;梁漱溟的生命哲学观与乡村教育理论述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6 王毓s,
本文编号:1322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2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