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推进校本研修的途径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7-12-26 05:45

  本文关键词:推进校本研修的途径和方法 出处:《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指导教师 微型课 校本 教研组 反思 学校 评课 课题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 改进教学


【摘要】:正所谓"校本研修",顾名思义,首先是基于学校的教研、科研、进修三位一体的活动。与传统的教研组活动相比,传统的教研组活动以工作研讨和改进教学为主要目的,而校本研修则不局限于此,它凸显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校本研修是学校教研、科研的有效整合,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
【作者单位】: 上海市长宁区适存小学;上海市长宁区实验小学;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所谓“校本研修”,顾名思义,首先是基于学校的教研、科研、进修三位一体的活动。与传统的教研组活动相比,传统的教研组活动以工作研讨和改进教学为主要目的,而校本研修则不局限于此,它凸显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校本研修是学校教研、科研的有效整合,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2 王静茹;于冬青;;建立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励骅;;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关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6期

2 陈雁飞;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3 刘耀明;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10期

4 胡波;高师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5 董锦华;阎黎明;;浅谈反思性教学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0年16期

6 贺丽娟;;我国反思型教师职前培养的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4期

7 夏子辉;新课程下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8 刘志平;;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全守杰;;以教学反思促教师发展——对教师个体与组织机构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1期

10 王文君;;初中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原因——基于一所初中四位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元礼;罗秀霞;旺尽晖;何浩英;;抓反思,促成长[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2 王先超;;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反思性教学的内容[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杜志强;领悟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岳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阳利平;教育变革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于兰;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卫华;教学机智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干香;中职学校政治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杨寒凝;教师眼中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丽珍;基于博客的七年级地理图像的教学反思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桂文;研究型幼儿教师培养的初步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连莲;反思性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实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月建;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反思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圣洁;教师教育者的基础教育素养提升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谷唱;小学初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斯坦托姆,汪琛;怎样成为优秀教师[J];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01期

2 霍涌泉;;教师职业角色形象的改变与素质提高的策略选择[J];师资培训研究;1998年03期

3 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年C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亭;;微型课题为学校教研添活力[J];中小学校长;2009年03期

2 曾宝蓉;;在“微型课题”中感受研究的魅力[J];四川教育;2009年01期

3 孟祥玲;胡立业;;开展校本课题研究 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3期

4 杨建亭;;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提升教研组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8年29期

5 阳泽;苟晓蓉;;教师科研走向微型课题[J];四川教育;2006年10期

6 谢世利;;构建完善的微型课题管理机制[J];四川教育;2006年10期

7 李重彬;;“做”微型课题,青年教师你准备好了吗?[J];体育师友;2009年02期

8 崔登乾;;微型课题:校本教研的有效实践[J];学校管理;2010年04期

9 胡宏伟;;微型课题选题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21期

10 袁小平;林艳;;微型课题无处不在——谈微型课题研究如何选题[J];四川教育;201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四川省青川中学校课题组;赵海兵;;农村中学教研组校本学习与研究功能开发的实践研究的工作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2 韦美芝;;以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胡太林;;以校本教研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4 刘向东;;搭建教育科研的平台,助推教师队伍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5 蔡益燕;;悼念王国周老师[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王国周先生纪念文集[C];2008年

6 徐德兵;;建设和谐教研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李克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贺亚丽;张瑞瑶;;校本课程开发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9 杨小锋;;夯实网络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10 刘向东;;搭建教育科研的平台,助推教师队伍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勇;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与探索[N];黄冈日报;2007年

2 何刚强;高校当对论文负责[N];光明日报;2003年

3 焕伟 王宁;勤博特精强师能[N];山西日报;2007年

4 朱俊红;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N];中国教师报;2008年

5 泗阳县庄圩中学 唐善胜 魏国江;倾情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努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N];江苏科技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俊;深挖特色谋校本 源头活水滚滚来[N];白银日报;2005年

7 沈慈萍;课题研究推动信息化教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6中学 冯青林;“五子登科”促教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表彰决定[N];深圳商报;2010年

10 调兵山市第九小学 孙晓智;立足校本 打造精品学校[N];铁岭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敏霞;中美校本教研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露西娜;来自国际贸易的技术外溢[D];复旦大学;2005年

4 Ballo Siaka;城市暴雨径流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Memon Abdul Ghafoor;[D];浙江大学;2006年

6 严慧芳;匹配与对合中的有禁模式[D];南开大学;2006年

7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强;知德共生: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迪皋;从外推走向内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卫;初中教师教学互评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榕玲;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双乔;“高级指导教师”教学指导工作之调查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龙正荣;生态伦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几点反思[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红;抓教学改革 促教学质量[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乔文华;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映寰;校本课程《数学欣赏》开发的实践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斐;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罗晴;F校研究型课程评价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邱小红;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6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36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8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