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区域教育的梯度开发战略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与区域教育的梯度开发战略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s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城镇化背景下,区域教育发展应当借鉴梯度发展理论,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依托不同层级城镇教育结构,构建梯度教育体系,即在中心城市高校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建立技术和产品开发研究机构;在县城办好职教中心;在乡镇办好农民成人教育。实现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互补,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三级教育梯度推进与逆向推进的体系与机制。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theory of gradient development, around the regional leading industries and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relying on different levels of urban education struc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ient education system. That is, to train high-level application talents and establish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technology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in central cities; Ru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in the county town;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raction, co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entral city, county town, township and township three levels of education gradient advance and reverse advance are realized.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
【基金】:陕西理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编号SLG0504) 陕西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9年度一般项目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学者是在借鉴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的“城市化”理论基础上,根据我国农业人口向城镇不断转移的现象,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勇;;以城镇化为支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姜爱林;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6期
3 李具恒,李国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整合与创新——基于梯度推移理论内在机理的扩展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桂拉旦;李具恒;;区域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广义梯度理论论纲[J];中国软科学;2005年03期
5 李少元;城镇化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富荣;从解读农村教育到反思“三农”问题——教育破解农村发展难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王泽强;;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安徽人口发展战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李德孝;;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剩余劳动力转移[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4 甘雄;;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杨行玉,鲁延安,屈咏梅;安康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6 王冰;;家庭背景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李双名;周韧杰;;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政策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李葆珍;树立科学发展观 做好林业教育培训工作[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中国教育政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吕亚非;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教育制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跃先;梁云龙;刘省吾;刘建华;;浅析工业化、城镇化折射下的现代农业发展[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衰减问题研究——以中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姚瑞敏;;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学敏;贺能坤;;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对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的调查[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善迈;曹夕多;;重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夏茂林;冯文全;;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朱向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名校集团化办学剖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孙百才;;教育在人口中的分配:中国的经验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智敏;唐昌海;;有效人力资本对劳动力高度化演进的影响——对湖北省劳动力结构性变迁的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彭亮;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6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孙渊;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志刚;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冷洪川;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西南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郑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嬗变与评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翟乃雯;中等职业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夏西文;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公平性分析及优化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景润;黑龙江垦区职业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李玲馨;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变革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永清;江西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李黎;KY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培训体系构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雷成;云南省独立学院学费收取的合理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良恕;;现代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方勇,张二震;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3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4 刘长明;发展的革命——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罗守贵,曾尊固;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思考[J];经济地理;2002年01期
6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龙虎;社会资本:流行的狂热抑或基本的概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2期
7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1年09期
8 胡乃武,龙向东;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1年10期
9 保建云;西方可持续发展概念论争[J];经济学动态;2002年01期
10 马骁,徐浪;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东西部之比较[J];经济学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辜胜阻;二元城镇化战略及对策[J];人口研究;1991年05期
2 李国祥;;“城市化”与“城镇化”有何区别?[J];时事(高中);2010年06期
3 杨金星;对中国城镇化战略区域差异的初步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杨向群;城镇化战略中社区教育的应对与调适[J];职教通讯;2003年11期
5 孙大法;;枝城市“梯度开发”战略构想的形成、实践与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08期
6 兰大国,孙特生;长江经济走廊的梯度开发及战略思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范毅;;29年,走出城镇化科学发展之路[J];时事报告;2007年10期
8 王展祥;;促进农民工创业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70期
9 凌飞飞;周远成;;城镇化战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J];学理论;2010年08期
10 尹庆双,杨锦英;关于人力资源梯度开发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继珠;;实践“三个代表” 走城乡共同进步之路——对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探讨[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舒联众;;我国当前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路径[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红花;;柴达木实施城镇化战略之浅谈[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4 申永顺;闫欣欣;;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战略选择初探[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发展模式及途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30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5 毛生武;;西北民族省区城镇化战略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勤;朱国华;;城镇化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张颖红;李宇彤;;实施城镇化战略需要银领人才 京郊高职教育呼唤双师型教师——京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8 李光荣;;贵州省城镇化战略的背景、机遇、格局与着力点[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董雯;邓锋;雷军;杨宇;卢思佳;;区域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发展的时空动态格局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严煤;;在西部大开发中农业要跨越式发展[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临潭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张正义;临潭县实施城镇化战略的现状与思考[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9年
2 记者 白季;让城镇化战略真正“落地”[N];红河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黄晓众 王卫华;城镇化战略:辐射带动注重民生[N];贵州政协报;2011年
4 庾康 马薇;产城融合 江苏布局“梯度城镇化战略”[N];中国改革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云辉 通讯员 张建玲;奔向城镇化的步伐[N];昌吉日报(汉);2011年
6 赵四海;吉林特色城镇化战略的基本目标及路径选择[N];吉林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杨朝英;树城镇化战略 解三农难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宋志军 成海英 赣州市政协办公厅副调研员,,港澳台侨委办公室主任;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N];光华时报;2011年
9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罗应光;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N];云南日报;2010年
10 薛雯;以城镇化战略推动跨越式发展[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雅红;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伟伟;区域旅游产品体系梯度开发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刘巧玲;济南城市居住用地梯度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捷;江津市城镇化道路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丽娟;梯度推移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珊珊;广西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教育开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毕红卫;湖南金健米业有限公司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贾林州;中部农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龙海;桂林市城镇发展与城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吕柯;“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和途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吴思琼;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1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2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