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技术主义倾向及其批判
本文关键词:班级管理中的技术主义倾向及其批判 出处:《教育科学》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班级管理中表现出明显的技术主义倾向,这种倾向背后有其认识论前提和价值观基础,深入探讨其认识论前提的合理性与价值观基础的正当性是清楚地认识班级管理技术主义倾向的必经之途。
[Abstract]:At present, class management shows an obvious tendency of technicalism, which has its epistemological premise and value basis. It is necessary to probe into the rationality of its epistemological premise and the legitimacy of its value basis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tendency of class management technicalism.
【作者单位】: 临沂师范学院实验与教育技术中心;临沂师范学院教科院;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班级管理讲究规范、科学,适度建立并使用班规、班纪是非常必要的,既合情又合理,但是,目前在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却出现了一种通过建立纷繁多样、无所不包的班规和班纪来管理班级的倾向,这样的管理使班级保持了“异常”的稳定,“减少”了违纪行为,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效果。对于这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伟东;;班级管理中“榜样示范”的运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年02期
2 杨庚年;职高班级管理三阶段[J];职教论坛;1998年02期
3 顾善明;;试析班级管理中的误区[J];交通职业教育;1998年06期
4 毕清泉;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J];安徽教育;1999年12期
5 毕清泉;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J];安徽教育;1999年12期
6 吴学峰;优化班级管理 促进学生自我教育[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王惠江;优化班级管理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江西教育;2000年10期
8 刘常元,李生全;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创新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9 李国栋;新班级管理经验谈[J];中国民族教育;2000年03期
10 张树文;班级管理中易导致的几个误区[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孝军;;心理效应与班级管理的新探索[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2 梁铎;;新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3 陈铎;;当前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问题与建议[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赵竹青;;班级管理中的素质教育[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5 廖桂娟;;浅谈创新班级管理[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6 张传玖;;谈谈班级管理中的民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秦永军;;人性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吕显明;;向管理要质量[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9 喻斌;;浅议班级管理[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10 赵延顺;;班级管理从人格教育开始[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建军;班级管理是一种服务[N];中国教师报;2004年
2 李海清;班级管理“三步曲”[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临泽县板桥中学 赵友 张建荣;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教育[N];张掖日报;2008年
4 张连吉 调兵山市第八中学校长;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N];铁岭日报;2009年
5 黄石八中 石教建;处理好班级管理的“三个关系”[N];黄石日报;2009年
6 徐吉连;自评互评是班级管理的好形式[N];莱芜日报;2009年
7 项城市第二初级中学;浅谈班级管理中宽容的魅力[N];周口日报;2010年
8 旬邑县职田中学英语组 刘春侠;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N];咸阳日报;2010年
9 沈萍;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N];伊犁日报(汉);2010年
10 上饶市第十二小学 洪秋凤;踏实探索班级管理之浅见[N];上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能东;技术生存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冯军;技术负效应及其控制整合的探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4 何华青;新实验主义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张帆;科学、知识与行动[D];山西大学;2010年
7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8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亚杰;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庾萍兰;生本关怀与中职班级管理转型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文明;新课改下高中人本化班级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刘生忠;中学班级管理中自助合作模式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香梅;班级管理中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彭梅;班级中的规范与自由[D];西南大学;2010年
6 陈芳敏;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蔺国霞;中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白云霞;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倩;基于班级生活的小学生班级意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世杰;班主任与班级管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4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2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