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微型课题:县域校本研修的有效载体

发布时间:2018-01-19 09:12

  本文关键词: 微型课题研究 县域 校本研修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是一种普及性强、草根程度高的"战术性"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校本研修的崭新形式,微型课题研究既是自主性研究,又是行动研究,还是质性研究。江苏省如皋市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Abstract]:Micro topic research is a kind of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 with small research incision, short research period and simple research process. It is a kind of popular research method. As a new form of school-based research, micro subject research is not only independent research, but also action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Rugao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has carried out beneficial exploration in this respect, which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curriculum reform.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中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D/2006/02/2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3
【正文快照】: “十一五”以来,诸多教育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和基层学校都把加强校本研修作为整体推进区域教育改革与创新、教研科研水平提升、学校事业发展与壮大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并力图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地域特色学校实际的范式和方法。如皋市微型课题研究便是其中的一种探索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卫平;国外思维培育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2 李重阳;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思想与实践[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傅红;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龚友德;重思与尊师[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1期

5 陈业桃;;关于语文阅读理解与主体体验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徐芳;;推进感恩教育——和谐社会的德育改革[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左小文;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研究性学习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曹少华;试论化学教学中的“自我对话”教育[J];化学教育;2005年07期

9 何齐宗;和谐人格及其建构的教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10 谢雨萍;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齐亚敏;新时期小说中的未成年人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春光;学校生活中的规训与抗拒[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祖明;素质教育的视角:校内考试改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建平;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变迁及其新走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庆锋;中学化学课程渗透综合化思想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莉丽;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倪鸿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D];扬州大学;2004年

6 马斯琴;蒙古族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之管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样态[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黎华;职业学校合并后文化的融合与再造[D];天津大学;2003年

9 杨红英;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阻抗的文化检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冯智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祥明;对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重新审视[J];教育评论;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嘉一;;论县域义务教育城乡师资配置的均衡化[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2 王建普;;县域教研机构建设与工作创新的研究[J];职业时空;2011年08期

3 ;河南: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3期

4 桂文;;自治区教育厅开展“县域教育科学发展调研月”活动[J];广西教育;2011年16期

5 舒小平;;立足县域教研 引领教师成长[J];江西教育;2011年17期

6 程英芬;;县域教师流动现状、问题及对策——以A县为例[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7 吴磊;;县域推进 整体提升——我省召开县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长子现场会[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8 刘春和;;以督导评估为契机 推动县域教育科学发展——我省2010年度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综述[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04期

9 ;河南承诺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县域基本均衡[J];乡村科技;2011年04期

10 ;要闻·省内[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田汉族;彭世华;谭日辉;;从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人均年总收入看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来自湖南省的调查与思考[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李小土;;基础教育制度中的顾客机制[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李伯玲;袁桂林;谢李雪;;县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及其破解——Y县的个案[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水娟;张萌;周奇杰;;贫困山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以贵州某一贫困县为个案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安丘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辛慧明;三举措力推县域义教均衡发展[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 记者 刘华蓉;2015年底全省实现县域均衡[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记者 吕爽 通讯员 王淑琴 刑庆强;我市3所学校打造县域样板校[N];德州日报;2011年

4 傅乙朔 罗燕红;同心协力促进县域教育科学发展[N];钦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龙超凡;福建推进县域内教师校际交流[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记者 许含宇 实习生 黄麟儿;我市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N];福州日报;2011年

7 记者 孟令卫;深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N];邯郸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国凤;宁夏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N];农民日报;2010年

9 马淑芬;“宝清教育”成为县域形象新品牌[N];黑龙江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尚陵彬 实习生 马进堂;我区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N];宁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维涛;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祥娜;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执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鲍艳丽;县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曲乐;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丽娜;县域义务教育学业成绩不均衡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苏茂伟;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邱旭光;县域教育和谐发展指标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7 白雪;义务教育阶段县域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状况调查及推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丛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9 高智源;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周超毅;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3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43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