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途径探析
本文关键词: 贫困生 心理困境 心理健康 途径 健康人格 人际关系 主体意识 心理素质 人际交往 自我维护 出处:《理论导刊》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贫困生成才的过程中,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视困难、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增强自信心,培养健康人格,树立自尊、自主、自强的主体意识,合理调整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的根本出路。
[Abstract]:The self-maintenance of mental healt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a poor student. Facing up to difficulties, setting up a correct view of poverty, strengthening self-confidence, cultivating healthy personality, setting up self-esteem and autonomy. Self-strengthening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reasonable adjustment of emo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re the basic way out of psychological predicament for poor students.
【作者单位】: 榆林学院;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社会资助、学校关爱,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压力,是减轻贫困生心理负担的一个有效途径。但要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根本的出路还要靠贫困生本人,即通过老师同学的帮助,贫困生自身锻炼,自我调节身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摆脱心理困境,达到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环境因素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怡,薛筷明,王秀华;中考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林,黄石卫;大学生创造性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报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葛明贵;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武家申;试论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意义[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周宏岩;论学校在人格教育上的不足及对策[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6 简华;;心理健康标准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王德宠,周晔,王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调查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张道祥,赵霖;大学生常见抑郁症的防治[J];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9 徐英;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心理调适[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6期
10 张玺荣;浅谈教师健全人格的塑造[J];丹东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卫国;;再议高师声乐教学的定位与改革[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敖小兰;中国局处级干部领导能力及有关特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丁庆建;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浩;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蒋强;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罗爱国;互联网与青少年个性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学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钱晓丽;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曾友中;模拟市场经济条件下官格的定位及培育[D];湘潭大学;2001年
10 谭卫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广珠;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俊明;《大众贫困化的性质》[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2 王培民;;求实与献身——纪念赵树理逝世十周年[J];晋阳学刊;1980年02期
3 高大贤;今日五指山下的黎族人[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1年10期
4 郑月蓉;《正红旗下》的风格和语言[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5 陈继明;;苏轼在琼州的生活及创作[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6 叶萌;;从雨果看浪漫主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7 黄鹤乡;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史湘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3期
8 袁志健;;培养创造力的文摘[J];当代青年研究;1988年06期
9 张明慧;以真、善、美的创作原则熔铸自己的社会理想——《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述评[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9年02期
10 吴建平 ,沈振元;文学作品中深层语义句理解探微——对《挖荠菜》中一个句子的研讨[J];语文学刊;199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大刚;张亚志;;关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张晓文;吴胜红;;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范奉莲;王光荣;;团体辅导——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戚戎;;夕阳更灿烂 人间有真情——记资助贫困生的汪乃钰教授[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0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5 邹红梅;;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两手抓为贫困生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6 吴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分析及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7 刘七生;程倩;;教育的本质:价值理性的传承——论“学习社会”对高校教育创新的启示[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肖汉仕;李美英;;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丁玲;张宗恩;;特困大学生16项人格特征比较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石丽霞;吴亚楠;张伟;;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生命源科技有限公司;关于设立科技之光国家助学贷款担保基金倡议书[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记者 权利冰;贫困生放心上大学[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翟帆;贫困生,高校大门向你敞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崔砺金 茅建兴;少数贫困生为何冷落助学贷款?[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周虹艳;让寒门学子昂首迈进大学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记者 刘见 赵建春 牛喜林 本报记者 陈强;助学贷款越走越好 绿色通道越行越畅[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记者 张真弼 俞路石 通讯员 霍效忠;好事办好 实事做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清萱;清华大学建起贫困生资助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记者 周虹艳;600万贷款将发至贫困生手中[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记者 涂克西 郑蓓蓓;聚焦学校收费[N];重庆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儿童形象[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秦高亭;高校贫困生受助后的负性情感分析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3 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小平;助学贷款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5 郑颖;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发初;国家助学贷款难的诚信思考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7 张艳萍;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左晓冬;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修订和信效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盘娟梅;我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45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4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