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专业理念素养的生成途径
本文关键词: 理念素养 读书 研究 合作 提炼 中小学教师 专业理念 教育理论 教师专业素养 生成途径 出处:《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理念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教师的专业理念素养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理性观念,是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理性支点。教师专业理念素养的生成要求教师去读书,去研究,去合作,去提炼。
[Abstract]:Teachers' professional literac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concept literacy. Knowledge literacy and ability literacy.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ncept literacy is the rational concept of education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al work. It is the rational fulcrum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structure.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as requires teachers to read, study, cooperate and refine.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知识经济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结构体系,是教师作为社会个体在具备一般社会素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教育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生成的。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明东;;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5期
2 戴锐;;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许凤琴;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4 易红郡;;默会知识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王强;;美国国家层面教师专业标准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6 张臣;仲维娟;;美国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及启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顾小清;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林万新;郭友;;高师与中小学合作实现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培训一体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9 陈桂兰;论教师专业发展微观管理机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刘灿国;;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以高校师资建设的发展趋势为视角[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邓如陵;;坚持教育创新,走专业化之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立新;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传金;教师职业幸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阳利平;教育变革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玺丹;教育转型期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艳玲;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教育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岳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玉秋;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波;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罗丽君;教师的缄默性教育观念及其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杨晓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探析[D];暨南大学;2008年
4 孔猛;远程研修:教师培训模式的当代创新[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乔艳冰;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崔艳华;高中历史教师反思性教学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姜利娜;信息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现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岳定权;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芳芳;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的运用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雷;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巴莫曲布嫫;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J];读书;2003年10期
2 徐长江;论“学习型组织”理念对教师培养与提高的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易凌云,庞丽娟;教师教育观念:内涵、结构与特征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评论员;;教师岂能不读书[J];校长阅刊;2007年05期
2 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3 韩吉珍;研究性学习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4 王小璇;;读书三境[J];初中生之友;2006年34期
5 翁森;;四时读书乐[J];教师博览;1994年10期
6 黎雨;;我们的读书声[J];初中生世界;2006年07期
7 赵殿奎;;对教师“不读书不看报”的思考[J];天津教育;2007年07期
8 邓寿生;读书十说[J];中国教师;2005年07期
9 ;老师,您读书吗?——中小学教师读书状况调查[J];教书育人;2006年07期
10 屠云颖;陈轶苇;李馨竹;;大家谈[J];中文自修;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舒红宇;古永祺;;油气悬架的研究和应用[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一届二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2 臧超英;;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问题面面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建构中的关键问题[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廖香武;;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本质与人格特点[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蔡玉敏;杨志常;;跨世纪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5 宋圭武;;“经济人”问题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伟敏;蒲云峰;钟耕;;脱氢醋酸钠的研究概况[A];第十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7 吴国勇;;对发展侗族医药的若干思考[A];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8 何颖;;牵引变电所的可靠性研究[A];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翁文磊;林贻真;;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报告[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薛如新;张延凤;李鹏辉;;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A];优秀学术论文选[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金志明 李伦娥 谭南周 柯昌万;中小学教师爱读书在读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记者 焦新;如何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记者 卓上雄;中小学教师每月增400元[N];海南日报;2008年
4 记者 王晶 梅华峰;1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受训[N];湖北日报;2009年
5 记者 田丹;沈阳治理中小学教师寒假乱补课[N];沈阳日报;2009年
6 记者 张小燕;我省中小学教师人均将获3600元津补贴[N];厦门日报;2008年
7 记者 张景华;广东落实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N];光明日报;2009年
8 记者 仝静海 董立龙;周济到张家口走访慰问部分中小学教师[N];河北日报;2009年
9 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吕善锟;山东考评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杜永军;两千多中小学教师“进学堂”[N];民主协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怀京;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玉辉;道教人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3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潘俊杰;先秦杂家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胡军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6 赵璐;晚清义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郭征宇;昙鸾净土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公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许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志达;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志强;中小学教师教研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艳霞;当代中小学教师能力的缺失与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吴波;西藏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调查与对策[D];苏州大学;2006年
5 邓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宫秀丽;中小学教师对学校欺负的认识与态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翔;当代中国村民自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赵燕;西方大学精神传统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9 袁明松;环境共同侵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石新茂;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81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8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