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辨正

发布时间:2018-02-02 02:29

  本文关键词: 教育即生活 教学即生活 教学论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议题,形成了"准备说"、"过程说"、"意味说"等诸多不同观点。从生存论角度来看,教学作为一种"为了生命"、"基于生命"、"在生命间"进行的生命活动,既不在生活之上,也不在生活之外,而是生活本身。简言之,"教学即生活"。因此,教学与生活不是工具性关系,而是本体论性的契合关系。但"教学即生活"不是"教育即生活"的简单复制和翻版,两者存在着诸多差异,不能将它们混淆甚至等同。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ife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study of pedagogy, which forms many different viewpoints, such as "preparation theory", "process theory", "meaning theory" and so on. Teaching as a kind of "for life", "based on life", "between life" carried out life activities, neither above life, nor outside life, but life itself, in short. "Teaching is life". Therefore, teaching and life are not instrumental relations, but ontological relations, but "teaching is life" is not a simple copy and reproduction of "education is lif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hey can not be confused or even equivalen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CAA080214)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8B003)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研究者往往围绕着“教学应不应该回归生活”,“应如何回归生活”、“回归什么样的生活”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导致分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研究者对“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这一前提性问题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定仁;罗儒国;;论教学生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迟艳杰;教学意味着"生活"[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凤龙;刘洪蕾;;透析教学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6期

2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葛贤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宋红霞;试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于忠辉;论教育生态平衡与素质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李红英;三种主流课程观的演进及其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8 王爱敏,杜新安;存在主义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朱丽;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福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刘丹;;写真话 抒真情 做真人——从生活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铸炼做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褚洪敏;市场经济语境下的文学世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石连海;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侵权赔偿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琼;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D];河南大学;2008年

2 李金磊;游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价值[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邱旭光;县域教育和谐发展指标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明宏;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夏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张婧;战后美国合作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8 唐玲;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温永权;深圳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建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张广君;本体论视野中的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2000年08期

3 迟艳杰;教学本体论的转换——从“思维本体论”到“生成论本体论”[J];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4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5 田汉族;交往教学论的特征及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6 赵昌木;;教师的教学生活及追求[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劲夫;追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J];安徽教育;1981年10期

2 陈汉才;浅析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本质区别[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3 胡福星 ,杨鑫辉;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J];江西教育;1981年09期

4 张文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九十诞辰纪念[J];江淮论坛;1981年05期

5 戴自俺 ,楼化篷;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我见[J];江淮论坛;1981年06期

6 柳之榘;陶行知教育思想不同于杜威三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7 张文郁;;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九十诞辰纪念[J];江苏教育;1981年09期

8 王天一;杜威教育思想探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9 董宝良;;试论陶行知与杜威在教育思想上的联系和区别[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10 邵祖德;;从实用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发展[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蕴宽;;师陶札记三则[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2 左志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贺卫;;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蔡建新;;重温“生活教育”,实践课改精髓[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包丽娟;;为学生的“存折”加码——班主任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姚家群;;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7 蒋良富;;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8 熊贤君;张雪强;;杜威“教育即生活”新释[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9 李立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的比较研究[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10 张礼永;;重新认识葛雷制[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伟宁(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在艺术氛围中学英语[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龙光沛 刘学洙;改良乡村教育的先驱[N];贵州政协报;2002年

3 王晓力;校园铃声[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综合实践活动:根据什么来选题[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大学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N];光明日报;2003年

6 朱红珍 (山西);重视孩子的挫折教育[N];人民代表报;2003年

7 靖国平;让课堂充满智慧探险[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卜之;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黄行福;解读“教育即生活”[N];中国教师报;2004年

10 赵秀江;学好生物与学会健康生活[N];江苏经济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2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灵;杜威教师观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程胜;“教育即生活”的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杜文丽;民主与教育:杜威教育哲学初论[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赵宗孝;回归生活:教育范式的历史转换[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银玲;试论生活世界的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解兴武;关于中学数学教育中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吕静波;和谐教育的构建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盛锡娟;社会生活与高中作文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婷;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中学德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勤;义务教育第三学段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3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83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5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